夏日来袭,温度逐渐升高,这时空调就成了大家的“救命神器”,很多人习惯性待在空调间里休息或办公,长期下来出现头晕、感冒、食欲下降等症状,这也被大众形象地称为“空调病”。
到底什么是“空调病”?
“空调病”又称空调综合征,指长时间在封闭的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气不流通,环境不佳,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一般表现为疲乏无力、四肢肌肉关节酸痛、头痛、腰痛,严重者可引起口眼歪斜,尤其多见于老人、儿童及妇女。
引发“空调病”有三个主要原因:
1.冷风刺激
长期处于空调的环境中,空气湿度下降,水分流失增加,呼吸道黏膜变干,黏膜的屏障功能降低,严重时病毒细菌就会乘虚而入。
2.封闭环境
空调房密闭性强,空气流通差,容易滋生病原体,促使机体表现出不适症状。
3.温度骤变
空调房间室内外温差大,机体适应不良,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难以适应,就会出现“空调病”症状。
典型症状
关节症状:关节酸痛、颈僵背硬等
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
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咽喉不适、鼻塞流涕等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可出现头晕目眩、头昏脑胀、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我们该如何防治空调病?
注意通风,每天应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两周清洁一次空调机。
夏季适宜的室温是24℃-26℃。
不要长时间呆在开着空调的房间内,可利用早晚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进行一些户外活动。
不要让通风口的冷风直接吹在身上,可适当增添穿脱方便的衣服。
由于空调房内空气干燥,可以多喝温开水来维持人体机能,也可以在房间内放置加湿器。
资料:金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俞萝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