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学后的三小时,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管得太紧,孩子累;放得太松,事没做完。怎么在保证完成作业的同时,让孩子也能真正放松?亲贝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简单直接的几个小方法。
先定个规矩,大家都遵守
规矩不用多,三四条就行,但定了就要坚持。比如:
一回家先洗手、换衣服,稍微休息15-20分钟(吃点东西、喝点水、聊聊天)。
休息完立刻开始写作业,写作业期间不碰玩具、手机、电视。
写完作业可以自由安排喜欢的事,但最晚9点前要准备睡觉。
把这些规矩清楚地告诉孩子,最好贴在墙上。全家人态度一致,孩子就知道这不是开玩笑的。
时间分段,清清楚楚
把三小时分成几段,每段时间做什么,一目了然。
第一段:放松缓冲期(约30分钟)
孩子刚放学,别急着催作业。大脑和身体都需要从学校节奏里缓过来。让他喝点水、吃些点心,随便聊点学校里的事。这半小时的“充电”,能让他后面更坐得住。
第二段:专心作业期(约60-90分钟)
让孩子在自己房间或固定的书桌上写作业,桌上只放要用的书本。家长别在旁边不停唠叨,但可以提醒他:“遇到难题先做记号,全部写完再一起问。”如果作业多,可以中间休息5分钟,站起来活动一下。
第三段:晚饭与家庭时间(约30-40分钟)
吃饭就是吃饭,不要在这时候教训他。轻松聊些别的话题,让心情放松下来。这也是很好的亲子交流时间。
第四段:自由与休息时间(约30-60分钟)
作业写完了,饭也吃好了,这段时间完全交给孩子自己安排。他可以看课外书、玩玩具、听音乐,或者和家人下盘棋。注意: 避免剧烈运动或玩容易兴奋的电子游戏,否则会影响入睡。
帮孩子学会自己管时间
从小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如果因为拖沓睡晚了,第二天起床困难是他的事;如果作业写得快,省下的时间就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会慢慢明白,抓紧时间其实是为了自己。
家长可以在冰箱上贴一张简单的任务表,每完成一项让孩子自己打钩。完成所有任务后,他会有成就感,你也省去了不停催促的麻烦。
家长心态要放平
我们管控这三小时,不是为了制造紧张,而是为了帮孩子建立规律。有时候孩子确实特别累,或者作业太难,偶尔放松一下要求也没关系。规矩是工具,不是目的。
总结一下
管好放学后的三小时,记住三个关键点:
先放松再写作业——尊重孩子的精力规律。
写作业时要专心——养成不拖拉的习惯。
写完作业真自由——让孩子有盼头。
这样坚持下去,孩子既能完成作业,又能得到休息,你也无需每天和孩子“斗智斗勇”。好的习惯,最终会让全家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