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近视“扎根”中国,苦了无数家长

小儿外科

2023年05月08日

  汕头与广州相隔大约400公里,开车需要5个小时,还没算上中途歇脚吃饭的耗时。这是王先生为了两个女儿矫正视力而奔走的单程距离。

  一年多前,王先生9岁的大女儿被查出患有近视。5岁的小女儿最近也验出有“鸳鸯眼”:一只眼500度,另一只眼睛甚至已经发展到了800度。从医学上说,超过600度就属于高度近视。

  近视的人都知道,近视越深镜片越厚,如果左右镜片厚度相差过大,很难嵌入在同一个镜架中,即便勉强嵌入,长时间后会向一边倾斜。王先生的女儿不适合戴框架眼镜,于是只能带着她来广州配角膜塑形镜。

  角膜塑形镜(ok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隐形眼镜,通过夜间佩戴,可暂时性改变角膜形态从而抵消屈光不正度,在白天获得正常视力。

  两个女儿佩戴角膜塑形镜后,生活上的不便依旧没有消失。王先生说:“她们太小,自己不懂如何佩戴,只能我来帮忙。帮别人戴隐形眼镜,就像帮别人系领带一样,很不顺手,每晚都要花很长时间。”

  更让王先生担心的是,孩子年纪这么小就有如此高的近视度数,未来可能隐藏着更大的健康隐患,比如视网膜脱落、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病变等。最严重的后果,是失明。

忧心忡忡的王先生,是近视儿童家长群体的缩影。

01

让诸多家长迷恋的“逆转式”治愈

  每一个家长都害怕孩子近视,孩子已经近视的,他们正想方设法地想要“扼杀”它。越来越多的家长走进了打着“视力康复”牌子的机构,这些机构声称通过先进仪器或传统中医药疗法,能够让孩子“轻松摘镜”。面对此类不甚高明的话术,依旧有很多家长愿意一试。视力不好会影响孩子的方方面面,戴着厚厚的眼镜影响颜值,将来工作不好找、无法参加体育运动等等。

  2003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规定双眼裸眼视力没有达到5.0的学生,不能报考飞行技术、消防工程、侦查等专业;没达到4.8的学生,不能报考轮机工程、烹饪工艺等专业;近视超800度的学生,不适宜报考水利、交通运输、土木工程等48个专业。

这意味着,因为近视,可能有许多孩子错过自己的梦想职业。

  在小学教了40年书的张玲能明显感觉到,如今近视儿童的比例越来越多:“刚教书那会儿,学生基本都没有近视的。现在才刚入学,就有孩子戴眼镜了。”

  近视已成为我国的“流行病”,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指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高中生高达81.0%。

“中国是一个近视眼大国,近视人数超过6亿。”

全国人大代表、眼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介绍,2022年他和团队对近5万名家长、学生和教师开展了针对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现状的抽样调查。“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学习和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较长,60%高中生每天课后的长时间用眼在2小时以上。”

  为了遏制飞速上涨的近视发生率,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目标:到2030年, 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

  国家在行动,家长也一刻不等闲,但多数家长迷恋的是治愈近视。“有1/4的受访者认为‘存在治愈近视的方法’。”范先群说。

  这让一些家长不知不觉地落入了骗局。有媒体报道,山西太原一位家长带女儿到一家视力养护中心做治疗,机构宣称通过穴位按摩可将视力从4.5提升到5.0。在接受每个疗程3800元、共三个疗程的治疗后,女孩的视力不仅没有改善,反而从4.9下降到4.6。

  市面上涌现了各种高科技视力矫正器,称通过按摩、热疗、光点追踪、远近移动等方式进行视力训练。有家长带着孩子试了以后,发现视力有好转,然而专家表示,这种“变好”往往是裸眼视力而不是近视度数,这些机构常通过一些高强度用眼训练等,强行提高了大脑对不清晰的可容忍度,或者利用物理手段强行将眼球肌肉放松,这种改善都是暂时性的。

  “检查孩子的度数和眼轴长度就会发现,近视并没有好转。”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眼科医生王韧琰说。

近视一旦发生,就是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只能竭尽全力去控制车速,而不是试图让它倒车。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杨晓教授表示,孩子在眼球发育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营养素,但食疗并不能控制近视发展速度。

02

延缓近视的手段,面临“尴尬”局面

  徐世的儿子今年读五年级,左眼近视100多度,右眼300多度。开学后,徐世通过其他家长介绍,花了上万元网购了一台哺光仪。仪器操作并不复杂,每天在家对着眼睛照射两次,每次照射三分钟。

  哺光仪近年来受到家长追捧。39深呼吸发现,目前这类产品种类繁多,价格幅度波动大,从数百元、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不等,问题是,它是否真的对近视有效?

  中山眼科中心的曾骏文教授介绍,哺光仪治疗的原理是用红光治疗近视,相关临床研究发现,使用哺光仪照射对近视发展确有延缓作用,但哺光仪治疗的市场并不规范,家长在购买时一定要认准是否有医疗器械资质,认清是否有明确的适应症范围。

  此外,使用哺光仪一定要严格规范,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曾发布共识:在使用哺光仪前,要对孩子进行全面的眼科乃至全身评估,并要求接受哺光仪治疗的儿童定期复查,以监测疗效和安全性。因为只要发生一例意外,对孩子视力的伤害都将是灾难性的。

  ◎与其干预,不如尽早预防。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被国内外一直认为是预防近视的最佳手段。

目前具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眼科学界盖章认证的近视防控手段只有以下几个: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镜片/软镜/硬镜、低浓度阿托品。

前两者的价格比普通镜片价格贵十倍到几十倍不等,而被不少家长称为“近视神药”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多家医院门诊已停止配售,多家互联网医院也已叫停其线上销售。

  这一年,张玲的孙子也被查出有一百多度的近视,她儿子和儿媳都属于高度近视患者,全家人对孙子有近视这件事早做好了准备,没有想到的是孩子比预想中的近视年龄要早很多。她选择给孙子使用浓度为0.01%的硫酸阿托品滴眼液。

  张玲觉得,相比其他防控手段,使用滴眼液要方便得多,“孩子的度数也得到了控制”。

  但阿托品滴眼液在我国并未上市,目前在国内的产品都是以院内制剂形式获批的。院内制剂,指的是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目前国内以院内制剂形式配置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的医院,共有十余家。

  原先张玲有两种方法可以买到这种滴眼液,一是到有院内制剂的医院,由医生开处方然后购买;另一种就是通过互联网医院,在当地医院由医生开具处方,拿着病历在互联网医院小程序上问诊后,提供孩子三个月内的眼部检查报告,然后购买。

  张玲所在的城市,医院没有制剂,于是她选择了第二种方式。“现在不能网上销售了,只能找当地代购,很不方便。”张玲说。

  针对此情况,有业内专家表示,目前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医院渠道+院内制剂资质”方式开具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能存在处方审核不严、扩大使用范围、加大随访观察难度的风险。暂停线上销售,凭借处方才能购买阿托品滴眼液,相当于加强了医生的把关作用,有利于监控用药效果,规范管理青少年的近视诊疗流程,也符合全病程管理要求。

+1

来源:39健康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