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本文中两位妈妈的快速分娩故事实在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但是从上了产床到宝宝降生不过十几、二十分钟,让谁听了也不禁想刨根问底,生孩子怎么能那么顺利?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一般情况下整个分娩的过程和所需的时间:
小编推荐:
顺产VS剖腹产 哪个更靠谱
自然分娩的过程:时间短=痛苦少。决定生产快慢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先天的身体条件、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经验等。不过,分娩这件事并不一定要听天由命,你自己也能做一些努力,来加快分娩的速度和减轻疼痛……
整个分娩的过程和所需的时间
* 第一产程(从开始出现间歇5~6分钟的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初产妇因宫颈较紧,宫口扩张较慢,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的宫颈较松,宫口扩张较快,约需6~8小时。
* 第二产程(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通常在1小时内完成。
* 第三产程(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约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
有个别产妇,年龄偏大或者精神紧张,畏惧分娩,还没有正式临产,就打乱了自己的生活节奏,吃不好,睡不好,结果消耗了体力,到正式临产时则疲乏无力,因而产程延长了,如果产程超过24小时则称为“滞产”。一旦滞产,手术产和感染的机会都将增加。
但是分娩也并不是越快越好的,有的产妇宫缩特别强,产程也明显的缩短,不到3小时就分娩,称为“急产”。对于这类产妇,要特别关照和随时注意观察产程,以免措手不及导致母婴发生合并症。
相比较而言,第二产程是疼痛最剧烈,耗费体力最多的一个阶段。如何能够更快速、更顺利地度过第二产程,听听这3位妈妈是怎么说的:
网友分享快速生宝宝经历
刘毅 27岁: 25岁时生第一个宝宝时,从进入产房到宝宝出生共用了35分钟。27岁时生第二个宝宝只用了12分钟。
* 凌晨4:00 轻微的阵痛开始
* 中午11:00 住进医院
* 下午1:30 出现有规律的宫缩
* 下午3:00 入产房
* 下午3:12 产下一个重六斤半的男孩。
产后因为无伤口,不到48小时就出院了。
听刘毅讲过她的分娩经历的人都会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啊?!那么快!你怎么能那么快就把孩子生下来?虽然,大家的印象里生过孩子的人再生第二个会顺利得多,但12分钟却是一个让医生也惊讶的数字。
“生命在于运动,没听说过哪只老虎妈妈因为有了身孕就躺在那里休息,而不再奔跑捕猎的。”
我在怀孕的时候,除了过于激烈的运动,基本上没有什么顾忌。但我的运动并不是去健身房,更多的是陪女儿玩耍。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必定去公园,爬山、划船、喂鸽子、放风筝。遇上雨天,我也是个闲不住的人,逛商场、去花店、陪女儿玩翻斗乐,或者去小朋友家做客。即便到了临产的最后一个月,我也每天保证2~3小时的外出活动。
住进医院,我也没躺在床上,而是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走路能加速我宫缩的力度,宫缩越好,产程就越短。从出现有规律的宫缩到进入产房,宫缩从每20分钟1次加快到每2分钟一次,宫口也开到了5、6公分。这给我最后的分娩赢得了更多的精力和体力。产程越长,耗费的体力越多,因为只要阵痛开始,就基本上是吃不下,睡不着,如果耗上一天一夜,差不多会耗尽你全部的体力和意志力。
当宫缩达到每1~2分钟一次的时候,我几乎不能继续迈步,就倚在墙上休息一下。护士进来询问我的情况,摸摸我的肚子,惊讶地说:“哇,宫缩得这么厉害,肚子比城墙还硬。你怎么好象一点都不疼?而且还一边跟人聊天,一边走来走去的?”我说:“这叫‘分散注意法’,越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肚子上越觉得疼,说说话感觉好多了。”
3:00躺上了产床,宫缩一下子回到了7~8分钟一次,力度也减弱了。于是我试着和医生提出能不能坐着生?没想到医生真的同意了,“你可以选择任何姿势,只要觉得适合你。”这句话鼓舞了我。于是,护士将产床摇到了60度,我的宫缩很快就上来了。我用双手把住扶手,肘关节撑在床上,第一次使劲,宫口就开全了,第二次,贝贝的头就出来了,第三次就一股脑地把贝贝推了出来。
萧惠昀 30岁:初产,从宫口开全到宝宝娩出只用了大约20分钟。
* 凌晨4:00 见红
* 早上6:00 住进医院,每隔10分钟宫缩一次
* 早上7:00 进入待产室,宫缩消失,回到病房
* 下午2:30 腹痛,重新回到待产室,打催产素
* 下午3:10 拎着点滴的瓶子上产床,检查羊水情况良好,继续回待产室等待
* 下午4:00 开了1指
* 下午4:30 第二次上了产床,开了5指,继续回待产室等待
* 下午4:40 10指开全
* 下午5:00 孩子出生
萧惠昀分娩的故事,我是从同事的嘴里听说的,最深的印象就是:她曾经是个快乐的孕妇。她可以拎着自己点滴的瓶子在产床上3上3下,居然还能够忍着疼痛,心平气和地把宝宝生下来。完全不像很多准妈妈一样,把注意力集中在冰冷的产床上,气愤医生和护士的态度欠佳。她的看法就是:“对于生孩子这件事,我完全没有经验,所以能做的就是要配合医生,她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她,是个阳光妈妈。
“保持心情愉快就是我的秘诀,当然坚持锻炼也是能够顺利分娩的有力支持!”
我在孕期的第一阶段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照过B超,触过电,但是这些都没有影响我的心情。我想的就是要全心全意地养一个健康的宝宝。于是结束了所有的工作,回家专心致志地养我的宝宝。当然,这段时间我也没闲着,坚持运动,运动给我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仅可以保持身材,而且能让心情愉悦。
我参加了产前的培训班,在那里有专家的指导,而且有人可以交流,我和在培训班认识的那些准妈妈经常通电话,互相交流感受,所以心情一直很好。另一件事就是我下定决心自己生,于是就开始坚持锻炼,说是锻炼,其实是每天坚持散步,经常去游泳。我家住在玉渊潭公园边上,我买了一张月票,每天会绕着八一湖走一圈,大概2个多小时吧!有时,会坐在湖边的长椅上,看树上的小鸟,那段时间我惊奇地发现居然还有啄木鸟在树干上捉虫子……尽管是冬天,但是心情依然很阳光。
我还坚持经常去游泳,每天中午11点左右去,运动1个多小时,不过不一定要让自己多劳累。我还学了一套孕妇体操,每天都做,20分钟左右,刚开始的时候还会出点汗,但是久而久之体能就增长了,而且很多动作对分娩很有帮助。
生宝宝那天是个星期六,凌晨4点,就见红了,我看大家都在睡觉,想到月子里面可能会受限制,于是就起来先洗了头,洗了澡。住进医院以后,宫缩反反复复地,不过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自己顺利地把宝宝生下来,所以医生让我干什么,我就乖乖地干什么。和我同时进入产房的还有个准妈妈,当时因为她胎盘早剥,所有的护士和医生都去抢救她了,我就自己掌握着时间,疼得实在厉害,就用我学过的呼吸法,真的很有用。到了开全10指的时候,孩子就快出来了,医生才来给我接生,她让我忍着,先不要用力,我就深呼吸,等到她让我使劲的时候,全力以赴,没多一会宝宝就健康地生出来了。
生孩子“快”就好吗?
谈到自然产,很多孕妈妈会因为害怕“痛太久”,而希望自己“生快一点”,其实“产程”有其安全范围。通常把整个生产时间少于3个小时的称为“急产”,急产可能引起妈妈产道撕裂,或者胎儿因缺氧造成窘迫危险,所以,生孩子“快”不一定好!
每个产妇都希望自己能少经历一些生产的“痛”,希望自己在生产时能“快一点”,其实孕妇从出现产兆到开始生产的阵痛,然后子宫颈扩张以达全开,再到把孩子平安生下来,有一定的程序和时间。
周医师表示:“在正常情况下,平均一个产妇的全部产程为10~14个小时,关键是子宫颈的扩张,其速度因人而异,所以每个人生小孩速度不一。”产程过长或过短都有危险,一般将整个生产的时间不足3小时的称为“急产”。临床上计算生产并无清楚的客观标准,经产妇通常比初产妇更快。
急产对母胎都有危险
对妈妈 急产主要是子宫急而快的收缩所致,过快宫缩容易引起产道撕裂、产后出血和产后感染等,如果破裂的程度严重,对产妇会有很大影响。
对宝宝 由于急产时宫缩过强、过快,产妇没有间隔的子宫收缩,会使胎盆血液循环受阻,胎儿容易出现缺血、缺氧,发生宫内窘迫。胎儿若出生过快,头部血管可能会破裂,造成颅内出血等危险。
急产的高危险群
据统计,急产的发生率约2%,通常是多胞胎的经产妇。
经产妇比初产妇容易疏忽,事实上,生第二胎和生第一胎的速度大不相同,很多经产妇甚至在尚未见红的情况下,只是稍微感觉肚子紧绷、腰酸、阴道黏液较多,子宫颈口可能已经开了两三指,一旦痛起来就已经来不及了。而初产妇因为早产而急产的,可能是缺乏经验,没有警觉到早期子宫收缩的生理异样,因此,初产妇一定要熟记各种产兆。
如果是已知可能发生急产的孕妇,足月以后就可以开始规划生产的事情,一旦发生产兆,及早到医院待产。可以先进行以下事情:
1.跟接生医师讨论好生产的模式。
2 准备好生产住院所需物品(包括个人盥洗、住院所需证件等)。
3.决定陪产人选,并安排好交通工具,以免措手不及。
如何避免发生急产
经产妇 在产前诊断发现的胎儿体重较轻或有早产可能性的孕妇,一旦进入产程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分娩,而且早产儿与低体重儿在生产后需马上转送小儿科诊治,所以最好在产兆或早产征兆发生时,赶紧与医院联络,对可能的急产给予处置。
初产妇 先学习要分娩的前兆,比如落红(阴道带血分泌物)、破水(大量阴道水样分泌物)、子宫紧绷感、下腹部疼痛、腰疼、便意感等。
万一在家生产怎么办?
只要产前检查确定,孕妇和医师配合做好超声波,加上产前卫教认真了解,可以避免在家急产。但万一真的遇到急产,“冷静”是唯一的处理方法,并告诉自己:“我一定能做到!”
妈妈的处理
1.为了避免胎儿头冲出产道太快,使产道和会阴严重撕裂裂伤,家人可以尝试一手拿小毛巾压住产妇会阴,另一手挡着胎儿,并稍微向上引导,让他能够慢慢地挤出阴道口。
2.分娩后几分钟通常会有一股血流出来,胎盘自动娩出并伴随强烈宫缩,产妇可自行按摩腹部,将子宫推到肚脐以下,这样就不会再有太多的出血。
宝宝的处理
1.保护胎儿 新生儿的身体表面会有胎脂和羊水,娩出时要避免头部碰撞或滑落在地上。
2.断脐 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脐带对折,用橡皮筋或绳子绑紧,即可阻断血流,以免婴儿血液回到母体。再拿家中消毒过的剪刀,绑紧脐带两端后将其剪断,并用酒精将断端消毒。
3.保持呼吸顺畅 把新生儿脸上的血清擦干净后,抓住他的两脚倒提过来,轻拍脚底或按摩背脊,有助于排出口鼻内的羊水,刺激他哭出声音。
4.注意保温 胎儿一离开母体,立刻要承受温暖急逐下降的变化,清洁擦干后尽快用大毛巾覆盖并抱在怀中保温。
产妇应该尽量避免自行在家中生产,即使在家中发生急产,也应立即到医院进行后续处理,否则新生儿可能感染破伤风等,其死亡率高达七成左右,轻忽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