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上幼儿园的孩子为什么爱打小报告

上幼儿园

2011年05月12日

你可能不知道,你家的宝贝在幼儿园可能正经历着怎样的“烦恼”!他可能被别的小朋友向老师那里打了“小报告”,也有时候会扮演那个打别人“小报告”的宝宝!幼儿园老师每天被淹没在“小报告”的海洋里,既开心又头痛作为家长,又有怎样的方法来面对?

告状的小朋友,令幼儿园老师又爱又恼。恼的是,他们把芝麻緑豆大的矛眉都夸张上交,让老师花费许多精力去解决小朋友之间无关紧要的“错误”与纠纷;爱的是,某些时候孩子的“通风报信”也是必要的,特别是其他小朋友背着老师玩出某些出格花样,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安全时;有些老师也认为,有爱打小报告的孩子在场,孩子们的行为会比较谨慎,相对而言会比较容易遵守规则,因为有“眼线”在场监督。

“小报告宝宝”出自什么样的环境?

1.当孩子觉察幼儿园老师有所偏心时,打小报告就成了孩子寻求与老师亲密关系的一条“捷径”。

我们发现打小报告的女孩比例远远超过男孩,这是因为3~6岁的女孩心理上比男孩成熟,更能敏锐地发觉老师的偏爱与偏袒。一些幼儿园老师偏袒伶牙俐齿、容貌出众的孩子的现象确实存在,这个时候,容貌和能力都不出众的孩子将以何种方式与老师亲近?很可能就是打小报告。孩子的思维非常单纯,他(或她)会把老师设定的规矩当做唯一的鉴定对错的标准,只要有人违反老师制定的规则,你看吧,分布在各个角落的“小线人”就会争先恐后地去告诉老师:我太气愤了!今天,有人挑战了你的权威!打小报告的孩子,对老师偏爱的那些“宠儿”的行为也特别关注,只要他们稍稍做得不够模范,就会添油加醋地前去告状,借此希望对方立刻得到老师的批评与惩罚,从而反衬出自己的“优异”表现。也就是说,这一类打小报告的孩子是明显地基于嫉妒心态。如果老师特别注意不去流露出对某几个孩子的偏爱情绪,注意对每个孩子一视同仁,孩子打小报告的热情,自然就会小得多。

2.当孩子认为打小报告可以树立其在群体中的“权威”时,会更热衷此事。

不可否认,某些经验欠缺的老师会在无形中鼓励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她认为可借此了解班上孩子的守纪状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果老师采取这样的一种态度,她一定会在打小报告的孩子面前流露出重视和赞许,这样孩子就会因为在老师面前“告上了状”而在群体中流露出骄横和傲慢情绪:“不听我的?不听我的就去告诉老师!”

3.孩子的父母在家也经常批评亲友的行为,给孩子树立了“坏榜样”!

亲贝网(http://yuer.qinbei.com)育儿专家表示,如果孩子爱在幼儿园里打小报告,孩子的父母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打电话或饮茶闲聊时,有没有说亲友的不是。有些父母经常在餐桌上或电话里议论亲友的“问题”,把自己看不惯的细节都拎出来敲打,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感受到的全是讲别人坏话的愉快神情,他自然会无意识地加以模仿,而且认为,贬低他人是抬升自我形象的最好方式。由此可知,孩子的行为与父母的身教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父母如果经常批评别人,孩子会吸收父母的言行举止成为自身人格特质的一部分,自然也比较容易依照自身喜好去评价同龄小朗友,而且持否定态度居多。

+1

来源: 作者:晓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