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此时正值三伏天,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具有高温酷热、湿热交蒸的气候特征。
中医认为,此时养生要顺应夏季阳气升发与心神活跃的自然规律,借天时之力调理身心,依据不同年龄段的体质特性,量身定制养护方案。在这个时节怎样养生?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戴飞跃给出了建议。
儿童——健脾防暑,慎食生冷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脾胃娇嫩,大暑时节最易被暑湿侵扰,同时心火易亢,出现烦躁哭闹、夜寐不宁等状况。
饮食调养
可给孩子准备莲子百合小米粥,莲子健脾养心,百合清心安神,小米温中和胃,三者同煮既能滋养脾胃,又能宁心定志。
也可适量食用西瓜翠衣(西瓜皮外层)煮水,清热而不寒凉,避免心火过旺。切勿让孩子贪食冰饮冷食,以防损伤脾胃阳气,导致寒湿内蕴。
中药茶饮推荐
推荐饮用山楂乌梅饮,取山楂3克、乌梅2枚、冰糖适量,加水煮沸后小火慢炖10分钟,放凉后饮用。
山楂健脾开胃,乌梅生津止渴,二者搭配,酸甜可口,能有效缓解儿童因暑热导致的食欲不振,且性质温和,不会损伤儿童稚嫩的脾胃。
起居调养
儿童天性好动,大暑午后气温最高时应减少户外活动,外出需做好遮阳防护,出汗后及时用干毛巾拭干,避免直吹冷风,防止暑湿邪气乘虚而入。
中医保健
家长可每日为孩子按揉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每次3-5分钟,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成年人——清热祛湿、补气养阴
成年人常因工作繁忙疏于调养,若长期处于空调环境、频繁熬夜或贪凉饮冷,不仅易出现暑湿困脾或气阴两虚,更易因心火上炎出现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等问题。
饮食调养
可用麦冬、莲子心各3克泡水,麦冬养阴生津,莲子心清心除烦。也可烹制酸枣仁粥,酸枣仁捣碎与粳米同煮,能养心安神、改善睡眠。
中药茶饮推荐
推荐饮用陈皮荷叶茶,取陈皮5克、荷叶3克、炒薏苡仁10克,煮水代茶。陈皮理气健脾,荷叶升发清阳,薏苡仁祛湿利水,三者合用,可有效减轻暑湿带来的身体困重,还能调理脾胃,缓解成年人因工作压力导致的肠胃不适。
起居调养
成年人常因工作熬夜,而大暑应遵循“夜卧早起”的作息规律,尽量在23点前入睡,避免熬夜耗伤心阴。
中医保健
清晨或傍晚可进行适度运动,如习练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两手攀足固肾腰”等动作,通过温和出汗排出体内湿气,同时调节心神。若出现头晕乏力症状,按揉太阳穴和百会穴可快速缓解。
老年人——防暑祛湿,静心养阳
老年人脏腑功能渐趋衰退,阳气日渐亏虚,心气虚衰者更易在大暑出现心悸气短、胸闷不适等症状。养护重点在于温阳散寒、化湿通络,同时注重养心气、安心神。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温热软熟,可适量食用桂圆莲子羹,桂圆补心气,莲子养心脾,二者搭配既能温补又不燥热;也可在炖汤时加入少量黄芪、党参,补气养心。
需注意的是,民间有“大暑喝羊汤”的习俗,老年人需根据体质调整,心火旺者应少喝,或搭配菊花泡水饮用以平衡温燥。
中药茶饮推荐
推荐饮用麦冬党参茶,取麦冬6克、党参5克、枸杞子3克,开水冲泡。
麦冬养阴润肺,党参补气健脾,枸杞子滋补肝肾,既能补充老年人身体所需的气阴,又能增强免疫力,在消暑的同时,避免因过度寒凉损伤阳气。
起居调养
避开高温时段外出,严防中暑发生,还要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室温不宜低于26℃,夜间睡眠穿长袖衣物,重点护住肩颈、腰腹等薄弱部位。
中医保健
可每日艾灸关元穴和气海穴,每次10-15分钟,同时按揉内关穴,以宁心安神、缓解胸闷。此外,老年人运动应以静养为主,推荐太极拳、八段锦、慢步走等。
通讯员邹婵 蔡喆燚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