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七巧板育儿堂 :育儿专家讲解儿童多动症

护理保健

2020年11月07日

  孩子上课无法专心听讲,要么经常东张西望,小动作不断,撕纸、抠橡皮,甚至离开座位游走;要么静静托腮,神游八方;晚上回家做作业边做边玩,经常拖拉到11时,还错漏百出。有些孩子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早上起床总是叫不醒,自理能力差,整理书包也会丢三落四……

  “男孩的确调皮好动,尤其是幼儿园阶段,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相当常见,大多属于生理性多动。但如果超过六岁,情况依旧没有好转,且越来越加重,那么家长还是对此要有足够的重视。”

  如果您的孩子有上述表现,在跟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之后,排除掉教学内容乏味等可能性的情况下,孩子的行为依旧没有改变。那么,或许您要当心,这可能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表现。

  多动症的孩子在幼儿期已经会表现出比同龄儿童更高的活动量。他们一般很难安静下来,上学后即使有老师和父母的规劝,他们仍可能在课堂上不断扭动身体、乱跑动、不能安静参与课堂活动等。

  “多动症”又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之一。临床上以持续存在且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为核心症状,可造成儿童的学业成就、职业表现、情感、认知功能、社交等多方面的损害。

  儿童多动症有哪些表现?如何治疗?七巧板育儿堂邀请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徐海青来为各位家长支支招!亲贝网小编把内容搬过来分享给大家:

  育儿专家说:多动症

  多动症有哪些核心症状?

  出现持续的、和年龄不相符的以下症状:

  ➤注意力缺陷:无论何时何地是何情境,都不能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

  ➤持久的多动:精力特别旺盛。

  ➤容易冲动:特别容易跟老师、家长、同学发生冲突。

  如何分辨活泼好动和“多动症”?

  家长如何区别活泼好动和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可以从以下三点参考:

  ➤自制能力: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无论是在家里,还是陌生环境,都会出现控制不住的各种动作,甚至出现不适当的行为冲动等问题。而好动的孩子在陌生或严肃的场合,可以控制住自己的行为。

  ➤注意力和兴趣的关系:好动的孩子遇到他所感兴趣的事情,能专心、持久地去做。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几乎没有兴趣爱好,即使有他感兴趣的事情也不能坚持,更不会专心。

  ➤做事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系统性:好动的孩子在做重要的及感兴趣的事情时,一定是有计划、有安排的。多动症的孩子做事杂乱,有始无终。

  所以,不要看到顽皮的孩子,就给他戴上多动症的“帽子”。

  不过,如果孩子有以上三点多动症的表现,家长一定要带他去专科医院让医生检查哦~

  好动的孩子更容易得“多动症”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活泼好动和多动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面。多动症的孩子是有自身发病基础的,而且往往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与正常孩子的大脑神经解剖结构也有区别。

  如何在早期发现儿童“多动症”症状?

  为儿童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安静的学习环境、正确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这些都有助于减少多动症的发生、减轻多动症的症状或改善多动症的结局。

  有高危因素的儿童应定期随访观察。对在婴幼儿早期和学龄前期就有注意力分散或过多冲动、任性等症状的儿童,在进行行为矫正的同时,应及早进行提高注意力的训练。

  孩子患有多动症家长该如何应对?

  ➤知情 家长要清楚孩子之所以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并不是孩子的调皮。其次,也要让孩子知道多动症是可以治疗的,自己的问题是可以改正的,不应该自卑、羞愧。

  ➤理解 家长应该改变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方法,理解患儿的行为和情绪。

  ➤以身作则 家长做事三心二意、不遵守社会准则等行为会影响到孩子。家长应通过对自身不良行为的改正,给孩子做榜样,使儿童的问题行为发生改变。

  一般来说,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是不能够自愈的。所以,孩子一旦确诊为多动症,

  一定要尽早配合专业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综合治疗!与此同时,家长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

  作为父母,要注意多培养多动症患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患儿进行耐心的、反复的说服教育,帮助患儿提高自控能力。

  2

  培养兴趣爱好

  引导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如打球、爬山、郊游等,还可以多参加书法、柔道、画画等群体性活动,多到室外接受日光的沐浴,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兴趣习惯和爱好。

  3

  加强注意力训练

  设法提高孩子的集中力、注意力。多给孩子看一些他喜欢的图书、多讲一些他爱听的故事。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4

  药物与行为治疗

  首先,我们要知道多动症是可以被有效治疗的!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6岁以上的孩子应当考虑行为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而小于6岁的儿童,则应首先考虑行为治疗。包括父母和孩子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鼓励积极强化正面行为,减少负面行为,通过这样的家庭治疗, 增进亲子关系。

  信息来源:央视少儿

+1

来源:亲贝网整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