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校长告诉你:宝宝要上小学需要做什么

入园准备

2020年08月25日

  9月快到了,又是一年开学季,很多孩子从幼儿园毕业,将进入小学学习,进入学习生涯中的一个新的阶段,但因为小学和幼儿园的差异较大,很多孩子并不能第一时间适应,导致很多孩子跟不上课,甚至不能投入学习中,这让父母操碎了心。今天亲贝网小编分享一位校长的话,教大家宝宝要上小学需要做什么?

  新入小学要面临的挑战

  幼儿园和小学都是学本领的地方,有着各自的不同之处,对于孩子来说面对这些转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1.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教室总是温馨,充满童趣的。墙上贴满了他们的作品和照片,还有框子里各种各样的玩具,外面是沙水区、小花园还有孩子们最爱的滑滑梯。但是到了小学,整齐的桌椅,大大的黑板,窗明几净的教室显得相对枯燥和乏味。在这里,孩子们将开始自己的小学生涯。

  2.学习方式的转变

  幼儿园的学习方式和小学截然不同,这也是很多孩子一开始不适应小学的原因。在幼儿园里,孩子玩玩游戏,动手探究来学习,获取自己的学习经验。但是变成小学生,则需要坐在课桌前,跟随老师的要求,完成各种学习活动和任务,目标性较以往更强了,这对孩子的专注力是一大挑战。小学有着较快的学习节奏,课堂纪律相较幼儿园也更加严格。

  3.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

  新环境里,有新老师和新同学,也让孩子面临着社交上的新挑战。在幼儿园里的时候,老师相对固定几位,会一直陪伴着孩子直到放学,在生活保健方面时时关注着孩子;而在小学,每个班级的各学科老师有10人左右,大多在固定的时间进入班级,这无疑考验着孩子们的人际适应性。

  初入小学,也许会出现以下问题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不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模式,主要可能表现为,上课听不懂,会走神儿,实际上还有其他常见问题也需要关注。

  注意力分散,不能较长时间坐在桌前

  随着幼儿的发育完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大班集体活动通常控制在三十分钟左右,但是到了小学,一节课通常在四十分钟左右。十分钟的增加对孩子们而言是不小的挑战,很可能会让他们想站起来活动、想离开,出现不安的行为表现。

  常常遗失学习用品

  上小学了,铅笔、橡皮、尺这些必备的学习用品常常不知道去了哪里。老师们经常能在地上捡到铅笔,问是谁的却无人回应,有时一学期下来,能收集到一捆。上学初始,家长往学校送孩子落下的书和作业,也是经常会发生的情况。

  做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

  “你快点啊,不要磨磨蹭蹭的”、“你做事怎么这么墨迹,时间都浪费掉了”…… 这大概是很多家长的心声。为什么我家娃总是慢人一步,不能快点再快点?除了宝宝的发展因素以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时间观念。要是没有从小培养好正确的时间观念,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也会在初入小学时引起不适应。

  常常吮吸手指、咬指甲或面部抽动

  上了小学,爸妈可能会发现孩子有一些以前从来没有的行为:啃手指甲,吮手指,脸总是会不受控制的抽动……甚至有些宝宝会一进校门就恶心反胃,一回到家里就活蹦乱跳了。这些行为表现,也许就是TA在“告诉”你,自己内心的焦虑和对学校的不适应。由于发育不完善,孩子有时候不能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就会转而通过某种行为来安慰自己。当潜在焦虑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抗拒去学校了。

  帮孩子顺利“过渡”,家长需要这样做

  5-10岁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也是形成内部规则的时候。在这个时期所接受到的教育,很可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告诉幼儿上学是一件快乐的事

  一些家长会吓唬宝宝“要进笼子咯”、“小学比幼儿园辛苦多了”,殊不知这些看似玩笑的言语都会无形中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让他们觉得小学是一个“痛苦”的地方。需要告诉宝宝上学是一件快乐的事,可以交到新朋友,学习更多的知识,成长为他们向往的小大人…… 这些正面反馈,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对小学的期待,开开心心去上学。当然,在他们焦虑的时候,宝爸宝妈要及时安抚宝宝,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

  增强幼儿的独立性

  尝试着从幼儿园时期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比如整理自己的玩具和绘本,知道自己的东西要自己放好,整理好;帮助爸妈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培养责任意识。这样做,等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就能迅速知道该如何整理自己的书包和学习用品了。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倾听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上了小学,需要长时间坐在位子上,听讲获取知识。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尝试理解老师在讲的是什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宝爸宝妈们可以在和孩子聊天、讲故事的时候,与TA进行互动,问问TA,刚刚的故事讲了什么?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帮助孩子去回忆,去复述,在寻找重点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表达的能力。

  鼓励幼儿自由表达

  在幼儿园时期,很多事情家长都帮孩子一手包办了,忽视了他们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会容易打消孩子表达自己意愿的积极性。上了小学,上课需要举手发言或者表达自己的疑问,这时候困难就会出现了。在平时生活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说话的权利,营造一个比较民主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来挑战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些会让孩子在面对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时,也勇于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建立幼儿的时间观念

  孩子对于时间的感知不如成年人,不知道五分钟到底多长,一小时又是什么样的感觉。家长总说,“慢慢的小孩子就懂了”,其实时间的感知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让时间固态地呈现出来,比如定时的沙漏、倒计时的电子表,或在传统钟表盘上贴上便利贴,都可以让孩子清晰地了解时间的走动,感知时间的长短。由此,不光是认知能力得到了增强,感知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小学相比幼儿园,更加讲究纪律和规则。老师会布置任务让小朋友完成,完成任务的前提是,孩子要先理解任务规则是什么,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生活中,家长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任务,规定做法、步骤和时间,比如一项简单的家务劳动,锻炼TA理解、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在平时游戏的过程中,也可以制定并说明规则,要求孩子遵守,家长也需要认真执行,做到奖惩分明。

  信息来源:上海科学育儿指导

+1

来源:亲贝网整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