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宝宝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父母如何教孩子分享

早教资源

2015年01月16日

儿童自我意识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异常”的表现时,不要惊讶,也不要慌乱,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进行引导,正确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

3~5岁的宝宝自我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我”的意识逐渐清晰,开始将自己和他人区分开,并逐渐将这种区分延伸到物品、玩具上,像模像样地将自己的所属物品“保护”起来,宝宝对物品的所有权意识越来越强烈了。那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宝宝的自我意识发展。

pnsky216050

宝宝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父母如何教孩子分享(亲贝网qinbei.com配图)

为啥宝宝认为“啥都是我的”?

我需要有自己的东西

宝宝对物品的强烈占有欲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表现,他们常常喜欢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这并不是宝宝任性的表现,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对物品的所有权进行归属划分,与物品确立联系,同时,也让宝宝的自我意识得到满足,他们需要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了。

“它们”需要我的保护

对于3~5岁的宝宝来说,一旦他们确立了对某件物品的所有权,就会产生强烈的“保护”欲望,生怕失去对它们的支配权。宝宝会变得小心翼翼,还会将物品藏起来,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有时,连自己的爸爸妈妈也不能沾染半分。

有时它是我的,有时它不是我的这个时期的宝宝,对某一物品的占有并不是永久的,损坏了、对它不再感兴趣、或者有了更让宝宝喜爱的替代品等,都会让宝宝立刻“放弃”对这个物品的所有权,而转向对其他物品进行“保护”。某一天,宝宝又对其感兴趣后,会再次将其列入自己的物品归属范围内。

如何应对宝宝的自我意识大萌发?

告诉宝宝这些东西是你的

宝宝对物品的占有行为是非常正常的,你无需太过担心,不妨分配一些玩具、生活用品等,让宝宝自己支配管理,并尊重宝宝对此物品的支配和保管,满足宝宝的这种物品占有欲望。同时,还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建立简单的家庭规则。

告诉宝宝分享不等于失去

宝宝对物品的强烈占有,很直接的一个原因是担心失去。你只需要让宝宝明白,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而且,在分享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快乐。同时,你也要尊重宝宝对物品的支配权和选择权,用商量和友好的口气和宝宝“借玩”物品,在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再培养分享意识。

让宝宝懂得拥有要珍惜

在宝宝拥有了对物品的所有权后,你要让宝宝明白,还需要珍惜和爱护自己的所属物品。比如,玩具车是自己的,自己可以选择各种玩法,但是,如果故意把它弄坏后就抛弃掉,就不会再有玩具车了,爸爸妈妈也不会因此再买一个新的给自己。借此培养宝宝珍惜、爱护物品的意识。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其他发展

在教育影响下,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除了对物品所有权的意识以外,还表现在如下的一些方面。

(一)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学前初期儿童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而且,对成人的评价,有一种不加考虑的轻信态度。例如,他们评价自己是(我不是)好孩子,因为“老师说我是(或不是)好孩子”。到学前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渐对成人的评价持有批判的态度。如果成人对儿童的评价不客观、正确,儿童往往会提出疑问、申辩,甚至表示反感。

(二)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学前初期儿童一般只能评价一些外部的行为表现,还不能评价内心状态和道德品质等。如,问幼儿“为什么说你自己是好孩子?”4岁儿童回答“我不打架”或“我不抢玩具”。而6岁儿童则可以说到一些比较抽象、内在的品质特点,如“我听话、遵守纪律”或“我会谦让、对小朋友友好”。

(三)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学前初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是比较简单、笼统的,往往只根据某一两个方面或局部进行自我评价,例如,“我会唱歌”“我会画画”。学前晚期儿童的评价就比较细致、比较全面些。如,大班儿童会指出“我会唱歌,也会跳舞,可是就是画画得不好”。

必须提出的是,在整个学前期,甚至学前晚期,儿童对自己评价的能力还是较差的,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在儿童个性发展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必须适当、客观、公正,对儿童任何过高、过低或其他不恰当的评价都是有害的。例如,如果成人对儿童说“你永远也学不会”“你总是不会安静”“你老是爱打人”等等,儿童就会认为自己真的是毫无希望的人,以致失去力求前进的信心与动力。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