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要输液

用药安全

2013年12月19日

 

生病就得吃药,但你会吃药吗?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调查显示,“有90%的居民不了解如何安全合理用药,甚至存在严重误区”。错误的给药方式不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而服药方法不正确会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近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合理用药健康教育知识,制定了合理用药的十大核心信息。

居民缺乏安全用药知识

如今,家家都有个小药箱,碰到寻常小病、慢性病,往往自己做主就把药吃了,但根据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九成多的中国老百姓对如何安全合理用药缺乏了解,甚至存在严重误区,一些不经意的用药习惯,可能会损害健康。数据显示,包括合理用药在内的基本医疗素养仅为9.56%,能够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居民比例约为15%。在全国合理用药网络知识竞赛中,只有6.3%的网友能够全部答对从试题库随机抽取的10道合理用药常识题。而中国科协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86.7%的被调查者曾有自我药疗经历。在服药过程中,69.7%的人曾随意增减疗程或自行更换药物。在孩子生病后,近30%的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服用减量的成人药品或抗生素,有时还是多品种联合用药。

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这十大核心信息包括:

一、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二、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三、买药要到合法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四、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

五、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六、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七、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八、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误服、误用。

九、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

十、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11日,记者采访了青岛市中心医院药学部主任耿传信,耿传信表示,药品是一把双刃剑,药物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轻则可增加病人痛苦、提高医疗费用,重则可能使病人致残甚至死亡。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避免和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药品是能用来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或者能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的物质。合理用药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三个方面。”耿传信说,基本药物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是从我国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类药物中遴选出的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谨慎用药。”耿传信说,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服用药物,例如普通感冒,只要注意休息、戒烟、多饮开水、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进食易消化食物,同时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一般5到7天即可自愈。服药时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的不同成分之间有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也许会因此而失效,不仅影响原有的疗效,而且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则。

 用药必须看说明书

“安全用药必须养成看说明书的习惯,特别是要看适应症和禁忌症。”耿传信说,很多人用药不看说明书,这是不对的,不仅要看说明书,特别是要看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即该药品是用来治什么病的,同时要看说明书上的适应症与你的症状是否相符等。而禁忌症会告诉你什么人不能吃、什么情况下不能吃。“如果你不看禁忌症,而你的症状正好是一个禁忌症的,你自己吃后产生不良后果自己负责,厂家是不会负责任的。”耿传信说。

  买药看“OTC”标识

“按照药物流通方式,可分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耿传信说,非处方类药物(OTC)是指患者自己根据药品说明书,自选、自购、自用的药物。这类药毒副作用较少,而且也容易察觉,不会引起耐药性、成瘾性,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也小,在临床上使用多年,疗效确切。所谓处方药,是指有处方权的医生所开具出来的处方,从医院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物。这类药通常安全性没有非处方药高,其用药方法和时间都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老百姓在买药时应注意药品包装上有没有“OTC”这个标识,非处方药其药盒上都标有绿色或红色的OTC标识。”耿传信提醒说,虽然非处方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但长期、大量使用也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吃药的时间很重要

“吃药的时间很重要,直接关系到疗效。”耿传信说,服药的时间是与药物种类有关的。有些止吐消胀药,有些降三酸甘油脂药,或是抗肠胃痉挛剂等都有指定的服药时间,一般是饭前30分钟。有些药品必须随食物一起吃才能发挥作用。“医生说的空腹指的是上顿饭吃完2小时以后,到吃下顿饭的1小时之前这段时间。”耿传信表示,一般的餐前服药指的都是空腹。而饭后指的是随餐或者吃饭后1小时之内,也就是肚子里要有食物。另外,针对不同的病症也有不同的服药时间,治疗失眠 ,通常应该在睡前半小时吃药才能及时发挥药效。每日一次的降压药物,最好在下午接近黄昏的时候吃,因为那是人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间。

“躺着服用药片、药丸,如果送服的水少,药物只有一半到达胃里,另一半会在食管中溶化或黏附在食管壁上。”耿传信说,服药姿势也要讲究,由于有的药物是碱性的,有的是酸性的,有的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如果在食管壁上溶化或停留时间过长,可引起食管发炎,严重的甚至引发溃疡。正确的服药方法是:站着服药,多喝几口水,服药后不要马上躺下,最好站立或走动一分钟,以便药物完全进入胃里。另外市民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干吞药品,干吞药品最容易使药片黏附在食管壁上,导致食管黏膜损伤。

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

“处方药只有遵照医嘱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不可擅自使用、停用或增减剂量,否则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耿传信说,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生长作用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以及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如磺胺类、喹诺酮类等)。”耿传信说,使用抗菌药物,必须按时、按量使用。因为抗菌药物在体内达到稳定浓度才能杀菌、抑菌,不规律地服药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给细菌带来喘息和繁殖的机会。其次一定要按照处方规定的疗程服用。因为抗菌药物完全杀灭或抑制细菌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没有按疗程服用,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疾病难以治愈。

孕期哺乳期用药要小心

“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的这条指导意见也很重要。”耿传信说,妊娠期的妇女服用有些药物后不但对自己有影响,而且还可透过胎盘影响胎儿。原则上,孕妇在整个妊娠期间应当尽量少用或不用药物,包括中药及外用药物。哺乳期妇女用药后,某些药物可以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因此,在用药前一定要征求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儿童用药的选择从品种、剂型和剂量都需考虑不同年龄段人体发育的特点,不能随意参照成人用药。”耿传信说,而老年人各组织器官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从而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同时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疾病,用药品种多。因此,老年人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在从事驾驶、操纵机器和高空作业前避免使用抗感冒药、抗过敏药和镇静催眠药等药物。”耿传信认为,这条用药提醒也很必要,因为服用这类药物后易出现嗜睡、眩晕、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等症状。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