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专业技术,85%靠人际关系和做人处世的能力。
社交能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只有我们拥有了这种能力,才能在社会中更好地立足并生存下去。
而对孩子来说,他的社交主要在学校和亲戚,亲贝网小编发现现在很多小孩宁愿宅在家里,也不愿意走亲戚,和我们小时候完全不一样,除了电子产品的影响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为啥现在孩子都不愿意“走亲戚”了?主要是因为父母,和孩子无关:
1. 家长平时很少和孩子沟通
孩子之所以不喜欢“走亲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平时很少和孩子沟通所致。现在的家长平时工作都很忙,就算有空闲时间,也都用来忙别的事情或者是独处了。
如果说真的要算一下家长平时和孩子在一起玩耍、沟通的时间的话,要么是很少,要么就是完全没有。
而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孤僻,越来越不喜欢说话,不喜欢社交,不喜欢“走亲戚”了。
2. “走亲戚”成了攀比的场合
还有的孩子,之所以不喜欢“走亲戚”,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场合很虚伪。虽然说,“走亲戚”原本是一件拉近亲戚关系的方式。但是,这也成了家长们攀比的最佳时机。
如果孩子平时成绩很不错,样样出色的话,那这个时候,家长就会到处和人炫耀自己家孩子有多优秀,有时候聊着聊着,还会让孩子表演个什么,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其他方面也不出众的话,家长就不得不开启“贬低模式”,到处和别人说自己的孩子这里不好,自己的孩子那里不好。
对于孩子来说,表演节目让他们很不自在,被父母贬低又让他们觉得很丢面子,不管是会出现以上哪种情况,都会让他们觉得反感。所以,孩子会不喜欢“走亲戚”也是正常的。
3. 家长很少带孩子社交
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交技能是必备技能。这种技能往往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来。
这也就是说,家长应该多带孩子社交。如果说,孩子从小就总是宅在家里,很少和他人沟通、社交的话,那他就不具备最基本的社交能力,自然会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做起“缩头乌龟”。
想要让孩子将来有出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在社会中能立足的话,家长就要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多带孩子和他人接触。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 多给予孩子有效陪伴
虽然说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家长平时工作很忙,但是,该给孩子的陪伴不能少。要知道,家长的陪伴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是不可弥补的存在。
如果说,家长没有做到这一点的话,那孩子就很可能会因为家长缺少陪伴,而变得内向寡言。
2. 多关心、理解孩子
通常,在一个有“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自信,在社交方面也更厉害一些。而我们要想营造出一个有“爱”的家庭环境的话,我们就要在平时多关心、理解孩子。
只有我们这样做,孩子才会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才会对自己更有信心,更不容易气馁,才会在社交的时候发光发亮。
3. 坚决杜绝某些不良行为
像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家长之间的相互攀比,就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对于这种不良行为,我们要坚决杜绝,要么远离,要么不参与,要么制止。
因为对孩子来说,是很关键的。如果我们不注重这些。孩子就很可能会因此而受伤,变得越来越自卑内向,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也很难像其他人一样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正常社交。
4. 别对孩子有过高的要求
还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给孩子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家长这样做会让孩子有很大的负担感不说,还容易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对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
家长必须要清楚,就算是想让孩子成功,也是需要一步一步来的,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求成到最后往往都不会有太好的结果。
另外还有一点,亲戚,本应该是和我们比较亲近的人,但是,现在的亲戚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却早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味道。也正是因为这样,孩子们才都不愿意“走亲戚”了。
信息来源:暖妈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