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宝妈曾经问亲贝网小编这样一个问题:
“孩子爸爸每天只是吃饭跟孩子说几句话,就等于给予父爱了吗?”
面对孩子爸爸的冷漠和孩子对爸爸的期待,这位宝妈曾经和她丈夫吵了又吵,只是希望他能多出一点时间陪陪孩子。可孩子父亲每天下班吃完饭就是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对孩子置之不理。
虽说没达到真正的“丧偶式育儿”,却也在这个边缘徘徊了。据这位宝妈说,孩子曾几次问她:“爸爸什么时候有时间陪我玩啊?”、“爸爸什么时候能来接我放学,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接!”她一度发现孩子因为没有爸爸陪伴开始自卑。
缺失父爱,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如果你家孩子出现以下行为,当父亲的就要反思了。
缺少父爱的孩子会有这些行为
一、胆小怕事
缺少父爱的孩子最明显的特点:遇事总想着逃避,很少会想着正面去解决问题;面对困难,就躲起来等着妈妈来解决。这位宝妈说,常常因为孩子胆小怕事,对孩子大发雷霆。明明是一个小男孩,却总是闪躲、怕这怕那。
因为没有父亲的教育,孩子在面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会缺乏安全感,因为没有人给自己撑腰。长此以往,孩子会从开始的胆小怕事,变成逃避外界,慢慢封闭自己。
二、性别角色混乱
现在很多男孩子都偏向女性化,绝大部分原因是家里没有正确的“参照物”,母亲对男性又不会像父亲那样了解,在建立孩子的性别意识时就会有所偏差。心理研究发现,2-5岁是性别意识树立的关键期,这时父亲的性别角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性别认知。
而缺乏父爱的孩子,在性格特征和性别认知上都会出现混乱的迹象。
三、人际关系不良
有些孩子因为缺乏父亲的陪伴而产生了自卑心理,因此在幼儿园本能地抗拒与经常有父亲接送的孩子接触。孩子内心的安全感缺失,很难在亲情上获得快乐和喜悦,在社交关系上就容易走上两个极端:
放弃一部分的社交;
在其他人身上获取安全感和精神满足,陷入不良的关系中。
由此可见,父亲在孩子的性格和认知中占了很多大影响。作为母亲,就要利用一些方法激起父亲对孩子的爱意,让父亲主动找孩子,给孩子应有的关怀。
如何增加孩子和父亲之间的亲子关系呢?
1、让孩子自己去找爸爸
在育儿上,很多妈妈习惯大包大揽,一边希望老公能帮上忙,一边嫌弃老公做不好将孩子的事情都抢了过来。父亲们从一开始的想接手,到后来的习惯妻子料理孩子的一切,孩子遇到事情第一时间找的当然也是妈妈。
在亲贝网小编家里,孩子有些事只有爸爸才能陪他做。比如孩子冲上来让我陪他玩积木,我问他:“家里面谁的动手能力最强啊?”他想了想,一脸兴奋地朝他爸爸扑了过去:“爸爸厉害,爸爸陪我玩积木!”
孩子找父亲的次数多了,父亲对孩子的了解多了,很多事情就主动惦记着了。
2、树立爸爸的高大形象
问起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印象,大多数孩子都会复制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那一套:懒惰、不干净、什么都不帮忙。如果孩子对父亲最开始的印象就不好,自然就无法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所以,我很少在孩子面前说他爸爸的坏话。
即使再生气,也会在孩子面前树立爸爸高大的形象。比如,厨房的水龙头坏了,我自己可以修的时候看到孩子在旁边,就会假装苦恼地对孩子说:“水龙头坏了,我又不会修,看来只能等你爸爸回来了。”
等到孩子有什么玩具坏掉需要修理时,我就装模作样地说“妈妈也修不好”,他自己就接话“那等爸爸回来修,爸爸最会修东西了”。
3、大胆放手,让父亲带娃
刚开始带娃,做母亲的几乎全程负责,父亲根本没有插手的地方。但带娃这件事,需要抽空让父亲参与进来。父亲带娃虽然细节上经常做不好,比如穿错了袜子、衣服的扣子系错了等等。但这些细节上的问题,孩子也没觉得不舒服,就可以忽略,让父亲大胆去带。
带的次数多了,了解的多了,父子感情很容易就建立起来了。等孩子大一点,每周固定一个时间让他带孩子出去玩。这样更像是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一个约定,会增加父子之间的联系。
亲贝网小编认为,父子关系其实比母子关系更好培养,而父亲付出的仅仅是一点陪伴的时间,所以请宝爸们放下手机,陪孩子一会儿。
信息来源:欣欣育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