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新生儿喝奶时扭来扭去哼哼唧唧 是在向家长传递这4个信号

0-1岁饮食

2020年08月28日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有时候给宝宝喂奶时,宝宝一边喝一边扭动着身体,嘴里还不停地哼哼唧唧。特别是0~3个月的宝宝出现这种情况较多,是宝宝觉得奶不好喝还是宝宝身体不舒服呢?

  今天亲贝网小编告诉你,宝宝这样做,是在用肢体语言向家长们传达他的意思。

  相对于宝宝正常时喝奶的安安静静、专心致志来说,宝宝出现喝奶时扭来扭去、哼哼唧唧这种情况,是在给家长传递什么信号呢?

  亲贝网小编为各位新手爸妈分享其中原因以及家长该如何正确应对的方法。如果家有新生儿宝宝,那么本文一定要看完哦。

  新生儿喝奶时扭来扭去还哼哼唧唧?原来是在向家长发出这4个“信号”

  正常情况下,宝宝在喝奶时都是带着愉悦满足的心情一心一意地吸吮,不会出现异常的表情。如果宝宝在吃奶时出现了烦躁不安、身体扭动、哼哼唧唧等异常的表情,家长要警惕宝宝是不是在向家长传递某种信号,不可大意忽视。

  信号一:可能是宝宝胃里有嗝,吃不下

  新生儿很容易在吃奶时吞咽进去空气,这些空气进入宝宝胃后会占用一部分空间。当这些气体变成嗝,让宝宝吃不下去时,气体的上升会促使宝宝会通过扭动身体把嗝排出来。但多数新生儿宝宝是无法自己扭出来的,想吃却又吃不下,就会出现吃到一半的时候扭动身体哼哼唧唧的情况。

  宝宝如果是这种情况出现的扭动身体哼哼唧唧,一般来说嘴里还会含着奶嘴,不舍得放出来。抽出奶嘴对宝宝进行拍嗝后,宝宝还能继续吃奶。

  信号二:宝宝要拉了

  新生儿出现边吃边拉是很正常的事,当吃到一半时,宝宝突然产生了便意。又想吃又必须要拉,所以宝宝会边含着奶瓶,边哼哼唧唧扭动身体拉便便。拉空了肚子,宝宝又会继续愉快地喝完剩下的牛奶。

  信号三:妈妈奶量不足

  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出现吃一会宝宝就开始扭来扭去哼哼唧唧,吸吮力较大的话,可能是妈妈的奶量不足,惹得宝宝不高兴了。宝宝吃不到奶的焦虑感,会让宝宝用力吸吮,容易吸进更多空气,导致宝宝发生胀气。

  信号四:不高兴/不舒服

  如果家长给宝宝泡的奶粉不合自己口味、宝宝厌奶期、宝宝犯困了、宝宝吃多了、宝宝不舒服的时候也会出现扭来扭去哼哼唧唧的情况。不过如果是这种原因导致的扭来扭去哼哼唧唧,宝宝会想办法把奶嘴吐出来,家长可以从宝宝哼哼唧唧扭来扭去时的表现来判断是属于哪种信号。

  新生儿喝奶时扭来扭去还哼哼唧唧,家长可以这样应对

  当发现宝宝在喝奶时出现异常的表现,家长需查看宝宝是向家长发出的哪种信号。找到原因后,及时解决,以下针对宝宝在喝奶时出现扭来扭去还哼哼唧唧表达出的“信号”,给出了几个解决办法,供参考。

  及时给宝宝拍嗝

  当宝宝因为吸进空气,胃里有嗝无法自行排出时,家长可以先给宝宝拍嗝,让宝宝把气体排出去后,再进行喂奶。不要在宝宝扭来扭去的时候,催促宝宝快点喝奶,气体太多,宝宝继续喝奶很容易造成宝宝溢奶或吐奶。

  在宝宝饥饿时喂奶,妈妈需保证自己奶量充足

  宝宝饥饿时,如果一次性不能吃饱,宝宝难受妈妈也着急。所以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需保证自己奶量充足(有轻微奶涨感),奶量少的可以这一顿用奶粉来喂养,下一顿再给宝宝吃母乳。

  按需喂养

  当宝宝眼皮开始打架了、吃奶时爱吃不吃等情况下,家长需立即停止哺乳。不要因为害怕宝宝饿到,强迫宝宝多吃几口。过度喂养对宝宝来说不是好事、疲劳或奶睡也不利于宝宝建立良好的睡眠模式,家长只需坚持按需喂养即可。

  新生儿喂奶注意事项

  给新生儿喂奶为什么要特别注意,一是因为新生儿喂奶不当,很容易造成宝宝呛奶;二是容易引起宝宝肠胀气;三是容易引发宝宝吐奶。所以家长在给新生儿喂奶时,这几点要特别注意。

  一、喂奶的姿势

  喂奶姿势不当,一是容易导致宝宝喝不到奶;二是容易导致宝宝呛奶;三是妈妈哺乳时会有疼痛感。所以在给宝宝喂奶时,家长可以选择一个宝宝最舒适、妈妈也不累的姿势。躺着哺乳是一种比较舒服也更有利于宝宝睡眠的姿势,但需注意安全性,特别是夜间哺乳。

  二、喂养模式“按需喂养”

  新生儿喂养模式提倡按需喂养,宝宝要吃的时候就给他吃。母乳喂养的妈妈每次在给宝宝喂奶时最好把一边吃空后再给宝宝吃另外一边,有利于促进乳汁的分泌,满足宝宝逐渐增大的奶量需求。宝宝不爱吃的时候不要强迫宝宝吃,宝宝需要吃的时候,家长要让宝宝吃饱。

  三、喂完奶后要进行拍嗝

  新生儿胃不同于成人,很容易在吃奶后出现溢奶的情况。溢奶又很容易导致宝宝呛奶,引发危险。所以在每次喂完奶后,家长都要进行拍嗝,以防止意外发生,也能避免宝宝胀气,导致不舒服。

  亲贝网小编提醒家长们:宝宝不会用语言告诉家长他的需求和不适,所以会通过身体语言以及哭声来向家长传达。家长如果发现宝宝有异于平常的行为时,需要引起重视,及时找到宝宝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免发生意外。

  信息来源:CiCi妈妈说育儿

+1

来源:亲贝网整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