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3月20日召开的成都高新区2017年教育工作会获悉,今年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高位、优质、均衡、特色发展水平,推进25所幼儿园和19所中小学工程建设,新开10所公办幼儿园、2所小学和1所中学;同时还将优化小学划片、初中入学、随迁子女就读方式,保障教育公平。在学区制试点、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普职融通等方面的教育改革也将持续推进,为教育内涵发展创造新动能。
墨池书院小学课堂上
教师队伍“区管校聘” 打破编制“铁饭碗”
“今年成都高新区将以改革创新为源,为教育发展增添内生动力。”成都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教育改革上,去年,成都高新区取得较大突破,不仅创新构建“政府出资、品牌办园、街办主管、行业评估”的公办幼儿园办园模式,积极探索校地合作办园、公开招标“品牌”幼儿园管理团队等办园机制,而且成立了教育发展中心,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探索;制定了学区制建设指导意见,做好成都高新区(西区)学区制和法人结构治理建设工作,并面向全市推广了试点经验。
根据《成都高新区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今年,成都高新区将推动高新教育“智库”建设,精准“对标”国际国内发达城市,科学编制《成都高新教育现代化2030》,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域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构建以教育发展中心为载体,以管办评分离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深化学前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学区制试点、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普职融通等方面教育改革。
教学课程设置方面,成都高新区将以国家课程校本化、STEAM课程及课程评价体系为重点,开展区域内学生核心素养课程建设与实施,全面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
队伍管理机制方面,成都高新区将深入实施《关于加强中小学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的实施意见》,指导试点学校开展“两自一包(即:管理自主、教师自聘、经费包干)”“教师全员竞聘”“校长任期制”探索,推动灵活用人制度和教师评价机制改革,加快“区管校聘”改革探索步伐,打破编制“铁饭碗”。
推进25所幼儿园和19所中小学建设
今年,成都高新区将加快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推进25所幼儿园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公开招投标“品牌”幼儿机构领办新建幼儿园,新开办10所公办幼儿园;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19所中小学工程建设,新开办2所小学和1所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还将围绕大力实施“强腰壮骨工程计划”,加大内培外引力度,继续培育一批名优特色学校;优化小学划片、初中入学、随迁子女就读方式,进一步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高中教育方面,成都高新区将加快市级领航高中和特色高中试点建设,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高中新课改和新高考的研究,积极推进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学生生涯规划等教学实践,做好新高考应对准备工作;深化校企合作和双创教育,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衔接体系。记者了解到,作为职教体系的重要部分,中和职中迁建工程实施将积极推进,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陆续展开。
落实好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今年,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优化民办教育审批流程,加强民办教育市场监管,支持高端化、国际化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为了更大限度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数字校园”试点创建。依托“互联网+”,推广适合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新型载体的试点示范应用;今年还将完成高完中“选课走班系统”建设,推进“创新实验室建设”试点探索。
已有39所学校与国(境)外优质学校缔结友好学校
去年,成都高新区推进国际教育融合成果显著。相关负责人称,去年不仅积极推动了丹麦霍森斯小学、丹麦霍森斯幼儿园、英国谢菲尔德小学、英国谢菲尔德幼儿园建设,全区还有39所学校与美、英、法、澳、丹等国(境)外优质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全年,师生国(境)外研学互访人数达1200余人次,接待国(境)外来访师生和政府官员400余人次。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教育互动交流,继续深化与北京、上海、苏州、深圳等教育发达地区的教育部门和教育名校进行互动交流,在课程改革、综合素质评价、队伍建设、督导评估、信息化推进等重点领域挖掘新举措,激发新活力。”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还将继续提升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大力实施国际理解教育;促进中外合作办学,指导蒙彼利埃小学深化教育合作内涵,推进丹麦霍森斯小学幼儿园、英国谢菲尔德小学幼儿园建设和澳大利亚“珀斯课堂”的实践;以师生互访、远距课堂等多种形式加大国际交流力度。
此外,今年,成都高新区还将搭建教育国际化信息管理平台,制定《中小学生海外研学管理办法》和《中小学外籍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加强与世界教育对话,深化国际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