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暑假:父母与孩子一起做运动

生活习惯

2013年07月19日

在北京市今年的两会上,市人大代表、首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鸿江提出,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0年下降,其中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肥胖、豆芽菜型孩子和近视孩子的数量急剧增长。

今年暑假,北京市朝阳区15万名左右的中小学生将需要完成一项特别的家庭作业——体育锻炼。区教委相关部门将根据学生体育薄弱项目和不同年龄的特点列出一份项目菜单,包括俯卧撑、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等方便锻炼且针对性较强的锻炼项目,并给出具体的练习时间和训练量,鼓励孩子在家长监督和配合下,自主选择锻炼,争取假期继续保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学后,学生把作业完成情况和家长反馈意见交给学校。

孩子普遍对运动缺乏兴趣

苏雷在北京市朝阳区一所小学读书,暑假之后就该上六年级了。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小胖墩,1.6米的身高,70多公斤的体重,每次体育课跑100米,他都累得气喘吁吁。平时除了学习,最喜欢的事就是在家里“宅”着,听音乐学唱歌、看电视、上网或者玩游戏,寒暑假更是如此。

在我们身边,像苏雷这样不爱运动、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的学生比比皆是。如今的孩子,吃得越来越精,穿得越来越好,玩得花样越来越新奇,身体却越来越虚。

据一位资深的体育老师介绍,在他所带的一个初二班级中, 56名同学,近视者超过八成,有的孩子患心脏病、抑郁症,个别学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从1990年至2010年,青少年体质一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最典型的就是肥胖和近视。2010年与2000年相比,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近50%,近视率从20%增长到31%。

尽管学校推广“阳光体育”活动,又留了假期体育作业,但不少孩子仍然缺乏体育锻炼习惯。有一些孩子即便被家长反复提醒着,仍旧懒得动弹。

瞿先生的女儿刚刚中考完,该上高中了。按说这个暑假相对轻松些,可以多出去活动活动,可孩子就是不爱运动,“一放假就整天窝在家里吹空调,看看电视看看书。晚上或周末拖她去打羽毛球、游泳或在家做做仰卧起坐都不情愿,指望她平时自己运动,就更别想了。”

7月13日到22日在“学而思”上化学和物理课,7月24日到8月2日上数学和化学课,这是准初三学生汪燕的“暑假课表”。她告诉记者,每科一次3小时,这样,她从7月13日起到8月2日,全部白天都被占了,晚上回家还要复习巩固一下,即便不做作业,也累得不想动了。到了8月份,还得写学校的作业,时间紧紧巴巴的,至于体育作业,随便应付一下算了。

多数家长支持孩子体育锻炼

对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暑假体育作业,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他们大多赞同此举,认为体育锻炼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支持孩子在暑假每天参加体育锻炼。

家住北京海淀区万柳的杨女士的女儿8岁,暑假期间由爷爷奶奶照看,杨女士给女儿在小区内办了一张游泳卡,老人督促孩子每天下午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起游泳,周末有空带女儿去滑冰、打乒乓球。孩子的运动量基本上就能保证了。

北京西城区的胡女士是一位中学教师,她告诉记者,自己一直都非常支持儿子参加体育锻炼。“我接触过许多学生,从我的学生们身上发现,体育锻炼和学习并不冲突。而且,体育锻炼很能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也有不少需要领悟的地方。一般体育好的学生,学习都挺好的。”胡女士表示,暑假期间,她会鼓励10岁的儿子和小伙伴打篮球、游泳,或者自己带着孩子跑步、跳绳、打羽毛球。

采访中一些家长表示,这次的体育作业内容比较具体,对场地的要求也不高,比如仰卧起坐、立定跳远、俯卧撑,随便找一小块地方就可以做,会督促孩子每天坚持运动。

在公司工作的白先生告诉记者:“我们白天工作很紧张,其实每天也需要运动来放松一下,增强体质。有了体育作业这个硬指标,我每天打算带着儿子一起锻炼锻炼,比比谁的体力更棒,不仅有益健康,说不定,这个暑假过后,我们父子的关系会更铁呢!”

请来体育家教  体能、中考两不误

林浩13岁,读初一,身材偏胖,肤色很白,戴一副500度的眼镜。每年的寒暑假,他都很少走出家门。“不找同学玩吗?”他撇撇嘴:“有什么好玩的?谁愿意出去啊!我们一般都在网上挂着,聊聊天,或者一起玩游戏,那才叫‘爽’。”

林浩每天打游戏的时间超过5个小时,电脑、PS2、PSP,各种游戏设备一应俱全。饿了,就打电话叫外卖吃。起初,林浩的父母还有些沾沾自喜,“只要孩子不调皮捣蛋,不惹事,就行了。”可渐渐地,他们发现有些不对头:爬个楼梯他就气喘吁吁的。

今年暑假前,妈妈张女士在家教中介挂了号。她在“需求信息”一栏里写道:“体育家教:男、大学生、喜欢运动、每天能陪孩子打球、游泳等不少于2个小时,督促孩子写作业、辅导功课。”经过“面试”,大三学生小吴中选。张女士说,有了小吴老师,林浩的体育作业就有保证了。

对暑假体育作业,张岚的妈妈赵女士投赞成票。女儿的学习一点都不用操心,在年级都是顶呱呱的,但体育却是老大难。眼看女儿就要上初三了,体育成绩肯定要为中考拖后腿。为了保住女儿的总成绩,赵女士也为女儿请了体育家教,针对中考项目,请北京体育大学大二学生小胡每天陪女儿锻炼。“尤其是篮球运球跑、800米跑,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的。假期让孩子多练练,既能完成体育作业,又能提高体能,为中考做准备,一举两得。”赵女士说。

培养孩子“终身运动”的观念

培养孩子爱运动的习惯越早越好,因为在运动中,孩子的体质、毅力、顽强精神等同时潜移默化地得到了锻炼。

家长更应当尽好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在培养孩子全面健康成长上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爱运动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要想让孩子动起来,父母必须先动起来,多做家庭体育活动,激发孩子对运动的兴趣。

体育教育专家指出,儿童运动要杂不要专,要抱着游戏的心态,多玩一些花样,如滑冰、踢足球、跳绳、跑步等,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让孩子暑假期间的体育锻炼有更多的个性化色彩。

强度方面,让孩子运动到产生少许劳累的感觉,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运动频率每周5至7次。这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养成初步的锻炼习惯,坚持90天就成为一个稳定的锻炼习惯。培养孩子“终身运动”的观念,让孩子从体育中受益。

+1

来源: 作者:林红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