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父职缺席会让孩子失去自信

生活习惯

2013年07月17日

现在的母亲,有许多是非常能干的。在统御和支配家庭上,往往也是靠母亲的意志和领导。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但强势母亲喜欢家人听自己的,凡事自己说了算,这样父亲角色的被忽视,也会让孩子缺失了一个认同的对象。从心理学上讲,男孩的成长需要一个男性的高大形象。在父亲缺席的情况下,很有可能男孩会认为男性就是像父亲一样,女性就像母亲一样。孩子小的时候,强势的母亲还显现不出问题,等到幼儿期和童年期时,由于父职缺席,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问题一,男孩难于男性化。孩子对男性力量认识较少,会出现“父爱缺乏综合征”,缺乏阳刚之气,在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发育较慢,并存在诸如焦虑、自控能力弱等情感障碍,在性格方面也会变得懦弱、胆小、孤僻、自卑等。进入社会后,会出现各种不适状态,无法按自己的性别角色规范行事,无法成为值得依赖的丈夫。

问题二,完全依赖家长。母亲害怕自己担心的问题会在孩子身上出现,只要是不利于孩子的事情,都想过滤一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避免发生。于是,母亲包办所有事情,从思想上和行为上都要求孩子跟着她走,最终孩子什么都不会,完全依赖母亲。

问题三,造成心理上的自卑。强势母亲往往是能力出众和完美主义者,会把培养孩子当成自我实现的方法,苛求孩子做到最好。于是在无形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把自己的价值依附于孩子身上。不能否认,这些母亲付出很多,但恰恰是这些“付出”,使孩子感到压力,容易造成孩子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成年后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

问题四,让孩子难于独立。事事包办的母亲,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独立做决定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放弃自己的承担,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和面对生活的能力。

问题五,孩子学会消极抵抗。强势母亲使孩子失去自我,感觉所做一切都是为了母亲,内心无法产生做事的动力。孩子在强权压力下,知道抗争是无用的,虽然内心在说“不要”,但也只能表示表面上的顺从,这也是孩子感觉只有靠消极抵制才能有自主权。于是,孩子面对自己不能掌控和不愿意做的事情,往往采取消极态度。

问题六,难以学会社会交往。父母是孩子最早认识的同性和异性,和他们的友好相处,能让孩子习得长大后与同性、异性朋友相处的方法,这决定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而在强势母亲的管理下,这种社会性的交往变形,使孩子害怕遇到否定和拒绝,习惯于隐藏自己的内心感受。这种防御模式,使其有被社会孤立的倾向,难于融入社会。

所以,强势或对孩子包办过多的母亲,必须让孩子在心目中对父亲有良好的认知和印象。实际上,一个聪明的母亲,总是会给父亲机会,让孩子随时感到父亲的存在,而自己尊重丈夫,则是最好的方式。当然,做父亲的千万不能因忙碌而逃避家庭教育的责任,而是要挤出时间和精力参与到教育孩子中来。

+1

来源: 作者:林红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