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完整的家庭:重在保持完整的感情

生活习惯

2011年04月26日

法律是做人、做事的最底线。大多数人不会触到这个最底线。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更多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婚姻状态和各式各样的子女关系。有“完整”的家庭,也有“不完整”的家庭。表面上完整的家庭里,不一定没有暗流;看上去“破碎”的家庭里,也许有着坚韧的亲情纽带。

在解决婚姻问题的时候,孩子常常是分量最重的一个砝码。有些父母让这个砝码压得透不过气来;有些父母干脆把这个砝码拿掉。很多人陷入了一个怪圈:拆散这个家,于心不忍;留着这个家,全无功能。

相信绝大多数有过婚姻经历的人都会深有感触:经营一桩好婚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两个人曾经爱得如胶似漆,尽管两个人曾经海誓山盟,可是,一遇到诸多“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争执和情感生活的波动,往昔的“至爱”常常逐渐成了今日的“最恨”,就像吃鱼时喉咙里突然卡了鱼刺。于是,有的人想要选择“离婚”来“拔刺”。那些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感情的婚姻就更是如此!

不过想归想,真要做“婚姻根治手术”,还要颇费一番思量。尽管许多人被那根婚姻的“刺”卡得喘不过气,可是他们还是不敢离婚。最经常的理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孩子。

当“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民谚渗透到我们对婚姻的看法时,我们很容易以为,离婚就等于破坏完整的家庭;而以往的一些研究也曾简单地告诉人们:“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请注意,人们常常认为,这里所说的“完整”是指家庭形式上的完整而不是家庭功能的完整。因为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只有“完整的形式”才会有“完整的功能”。这实在是一个误解!尽管人们习惯上以为,“功能”总是被“形式”所决定,但是现实并非如此!

你是否注意过身边那些与人们一般的想像截然不同的生活现实?在有些看起来很完整的家庭里,父母齐全,但冷战、恶战交加,这些家庭的孩子并不能得到欢快的生活以及健康成长的环境;同样,有些单亲家庭虽然没有了形式上的完整,但他们保留了完整的情感世界,父亲和母亲依然负责任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因此他们的离婚并没有使孩子失去今天的幸福和未来的希望。在我看来,重要的不是家庭的形式,而是家庭的功能。因此,当你不能使家庭保持形式上的完整时,你仍然可以和孩子保持一种完整的关系,与已经离婚的另一半一起,使孩子享受到完整的父爱和母爱。

莫让孩子为父母的冲突内疚

父母之间总会有发生冲突的时候。这个现实本身并不会对孩子构成很大的伤害。孩子总要长大成人步入社会,他需要明白,人与人之间并不总是有同样的想法,这常常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孩子从父母的冲突中得到这样的启示,这种冲突就不仅不会妨碍孩子的成长,相反,还会促进孩子以成熟的态度面对人际关系。

许多研究表明,当父母发生冲突时,对孩子伤害最大的是,他不知道父母冲突的真实原因。当父母互相指责抱怨的时候,他们通常所表达的是“不共戴天”的情绪,而不是实际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整个家庭气氛常常弥漫着怨恨的情绪,夫妻两人对孩子说话的声调也不会好到哪儿去,甚至把夫妻间的矛盾迁怒于孩子。

中国的孩子从小受到很多孝道教育,他们很容易误以为,如果自己学习成绩好,如果自己更听话,如果自己能够在父母发生冲突时及时阻止他们……家庭就会太平。这样的想法使孩子特别容易内疚、自责。如果没有机会及时得到纠正,这种内疚的习惯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影响他未来的生活,特别是他的自信心。

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孩子不知道,子女对于父母之间的冲突没有任何责任。即使父母之间争执的内容与孩子有关,比如有关孩子的管教问题,但在关系层面上,也没有孩子的任何责任,那只是父母之间的权力纷争。他们之间的冲突一定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用建设性的方式解决他们之间的不一致。

另外,孩子不良的表现常常并不是家庭不和睦的原因,而是结果。如果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不友善的家庭气氛中,他会经常担惊受怕,自我责备,总是觉得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没有面子……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纠结在一起,孩子怎能专心向学?他的课业成绩和人际关系很容易出问题。

因此,无论是单亲还是双亲家庭,如果父母清楚这一点,并经常告诉孩子,父母的冲突不是他的责任,便可以降低父母冲突对孩子的伤害。这在形式完整的家庭和形式不完整的家庭都是如此。

不要因自己失落而抓紧孩子

“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而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孩子幼小的时候,需要父母陪伴多一些,保护多一些。可是,进入青春期,孩子需要走出家庭,与同伴交往。在全世界任何地方,生长在完美家庭的人毕竟是少数,甚至没有。不过,在长大的过程中与家庭以外的人交往,可以让我们扩展自己对人对事的理解,超越家庭环境对自己成长的限制,并在更大的背景中培养理解自己的能力。

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婚姻心灰意冷,便希望将孩子紧紧地把在手里,以补偿孤单寂寞的心情。他们也会因自己生活不如意而对孩子有额外的要求,要求孩子一定要给妈妈(爸爸)争气,因为妈妈(爸爸)这辈子都指着他了。而最经常的额外要求就是“专心读书”。有的父母甚至将孩子与同伴交往看做是没有必要的闲事而大加限制,或完全禁止。还有的父母觉得离婚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并自觉不自觉地把这种想法暗示给孩子。有些孩子因此会有强烈的羞耻感,感到自己与别的孩子不一样,甚至是低人一等。这些心理压力使得孩子更加退缩。

当你骂对方的时候,你也在伤害孩子

如果婚姻中的冲突是长期存在的,两个人之间埋下的怨恨一定不浅。常常听到有些在婚或离婚的人对孩子说,你爸(妈)如何如何不是人,甚至非要孩子在两个人之间作出抉择:究竟你要在感情上做谁的孩子?!高智商的孩子常常-脸茫然,答曰“不知道”。否则他一定要得罪其中的一个。

人就是这么复杂。我们永远无法在心中真的将父母中的一方开除。无论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父母双方对我们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当父母一方对孩子说另一方的坏话时,孩子实际上是非常为难的:如果同意这位的说法,就伤害了那位;如果为另一方说话,又得罪了这一方。当孩子对父亲的忠诚和对母亲的忠诚相互冲突时,他就很难自然地表达信任和爱,同时也会怀疑自己原有的感受和价值。他很容易觉得自己不再是有权利有尊严的人,而是父母权利斗争的砝码。这种感觉也会泛化到孩子生命中其他的人际关系中。

因此,不论你有多生气,都不要向孩子攻击另一方。毕竟,即使你们的婚姻结束了,孩子仍然是你们双方的孩子。他需要知道,父母的冲突是来自于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来自于自己。他们仍然爱自己。没有这些心理负担,孩子更容易健康成长。

目睹父母之间动武,孩子在想什么

大打出手常常是很多婚姻冲突常见的场景,有的人甚至在离婚后还不能停止暴力行为。

国外有研究表明,孩子目睹父母之间的暴力,其所受到的伤害一点都不亚于自己遭受暴力。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身体上,孩子都是弱小的。当看到所信任、所依靠的成人大打出手的时候,他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父母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动武,样子一定很吓人。孩子会发现,与自己最亲近的人原来是那么可怕;他可能会感到,应该保护自己的父母并不是自己安全的港湾;他们担心,下一个受害者就该轮到自己了。

因此,孩子看到父母打架会更难熬。他的体力和在家庭的地位都不允许他有能力制止父母的武力争端,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亲人受伤却无能为力。如果这样的情景经常发生,孩子作为一个人所感受到的能力和价值将会受到最彻底的摧残。孩子在这样的经历中学到的是,谁的拳头硬,真理就在谁的手中。这个理念将降低甚至破坏他整个人生的生命质量。因此,如果你们不在家里使用暴力,即使离婚,你们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孩子的伤害。

  留些时间和空间聆听孩子

无论所在的家庭形式是否完整,孩子的健康成长都需要有人聆听。只有被人玲听被人理解,一个人才会有勇气面对世界,才会有能量让自己变得更好。

可是,经历婚姻冲突和失败的父母常常感到自顾不暇,似乎没有足够的心理空间聆听和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常常听到的是过高的期望、过多的要求以及过分的指责。有的父母甚至将自己对生活的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责备加体罚。

尽管重负之下的父母产生这些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即使当时不能克制自己,事后也要向孩子说明并道歉。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情绪并不是他的错,请他原谅你的情绪。

实际上,聆听和理解,是在艰难岁月中能够给孩子的最珍贵、最有用、最永恒的礼物。这礼物甚至远胜过所有的物质补偿。

重要的是,聆听和理解别人的能力不是一个人独自制造的,而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培养的。为了具备聆听和理解孩子的能力,你需要有机会得到别人的聆听和理解。如果你在身边找不到合适的人聆听你、理解你,你可以找一位自己喜欢的朋友或心理医生。

说了这么多,并不意味着我鼓励各位离婚。其实,当我们对自己的婚姻不满意的时候,是否离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为什么要离婚。

有人以为,离婚是解决婚姻冲突的惟一办法。可是,婚姻问题常常是双方的责任。如果我们没有在自己那一半责任上下工夫,离婚并不能使我们的生活得到改善。很可能是,当我们再次踏入婚姻之门时,仍然重复原来的交往模式。即使从此不再问津婚姻,我们在原来婚姻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弱点也会影响着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包括与孩子的关系。

也有人认为,无论婚姻质量如何,为了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都不能离婚。

实际上,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如果解决婚姻问题非要把孩子扯进来,不仅会使婚姻冲突更为复杂,而且还会让孩子无端地承受自己不该承受的责任。这样,孩子怎么会有额外的精力探索自己关心的世界呢?因此,当我们面对婚姻红灯的时候,既不要用“为孩子着想”作为逃避面对婚姻困境的借口,也不要以为,离婚会解决自己所有的人生难题。

或许,当我们带着成长意识,既不惧怕离婚,又不追求离婚的时候,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勇气直面婚姻中的不和谐,才会有更多的耐心和智慧处理婚姻中的不一致。

我不敢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没有一点痛。但是,我相信,孩子在些许的痛中会从父母身上看到勇于直面人生的榜样。你能说,这对孩子来说不是一笔财富吗?

+1

来源: 作者:hongya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