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在这里看到家庭教育落地见效的理想模样

社会热点

2023年11月23日

  暑期“家门口微研学”之西善桥街道秦淮新河史料陈列馆亲子活动。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茹希佳

  “曾经我和孩子关系紧张,现在却可以无话不谈,甚至可以把我心中的各种感受跟孩子分享,他还能反过来帮我开解心结……”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居民刘芳涛说起家庭关系得到意想不到的改善,不由地感叹。而这种亲子关系大转变的背后,隐藏着西善桥街道党工委从着眼人的现代化入手,探索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格局的底层逻辑和大胆实践,最终打造出“理想教育小镇”的现实样板。

  缘起

  西善桥街道位于南京主城西南部。2011年之前,这里是典型的城郊接合部。南京市最大的保障性住房片区——岱山保障房坐落于此,10万住户构成以拆迁安置、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人员结构复杂,困难群体高度集中,经济实力偏弱,居民文化层次不高,文明意识淡薄,对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偏低,社会治理问题多、难度大。

  怎么办?西善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徐立掷地有声:“要破解这个难题,要从人的现代化入手,通过‘大教育’把‘传统人’变成‘现代人’,个体文明素养提升了,区域社会治理自然而然就好了。”

  “个体文明素养提升”听上去很美好,但要实现起来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旅程。

  西善桥街道把“突破口”锁定在家庭教育上,联动辖区18所中小学(幼儿园),凝聚街道部门、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面向1.2万余名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确保全部覆盖,一户不落,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融为一体,通过个体文明素养的积累实现群体文明程度的提升。

  2017年,西善桥街道成立了“向善家长学校”,聚焦把孩子教育好、把家庭建设好、把社会治理好的“三好”目标。在“向善家长学校”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2018年,西善桥街道进一步提出了“理想教育小镇”建设愿景,探索建立覆盖全域全周期全人群的教育体系,努力以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以人的现代化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

  探索

  西善桥街道举全街道之力重点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我们构建起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家庭教育协作模式,明确以街道为主体,以学校为阵地,以街道和社区妇联为督导,以‘向善家长学校’为抓手,面向全域每一个学生家长,整体化系统化科学化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徐立介绍。

  为做到精准问需,街道妇联组织各社区召开家长座谈会,对贫困等特殊重点家庭开展入户走访,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加强研判,确定了学习和生活习惯养成、青春期亲子沟通、心理健康服务、爱心陪伴关爱等几个重点方向。面对家庭的迫切需求,“向善家长学校”定期邀请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授课,面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指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解答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困惑;再将专家学者的课程整理成标准教案,招募辖区具有家庭教育成功经验且乐于志愿服务的人员组建起志愿教师队伍,每周到各校不同年级为家长们上普及课;同时将专家课的实录编成《家庭教育专家锦囊》,发放给辖区家长们,并建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站,搭建“家长沙龙”“向善阅读”等平台,教育专家全天候全时段在线为家长们答疑解惑。

  芮杏菊就是这一模式的受益家长之一。“我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参加了‘向善家长学校’的学习,参加学习的家长每人有一本《家长自我教育记录本》,目的是让家长通过记录反思自身家庭教育的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随机翻看了一本发现,里面内容需要家长填写我感恩、我祝福、我向孩子学习、今天亲子活动等4部分内容,填写完成后,还需要孩子在文末签字。

  芮杏菊对这种家庭教育模式从好奇到形成习惯,再到内化为与孩子相处的日常模式,“21天为一个周期,我坚持写了3个月,和孩子的交流在无形中变得更好了,不再有‘家有学童’的焦虑感,让周围人都很羡慕,觉得我是一个很智慧的妈妈。”讲到这里,她眼里都闪着光。

  为保障“向善家长学校”的有效运转,西善桥街道专门成立了由街道分管领导任组长,辖区中小学、幼儿园校长,街道妇联、教育办等多个部门负责人和10个社区书记为组员的“理想教育小镇”推进办,街道妇联指导监督“向善家长学校”及各社区家长学校的日常管理;学校提供时间、空间、师资力量支持“向善家长学校”80%的课程与活动落地;社区营造“推门可见”式的社区生活化家庭教育氛围,通过系列亲子活动强化家庭教育指导。

  据统计,“向善家长学校”成立6年来,共组织了72节专家课,223节志愿教师课,171次亲子实践活动,35节线上直播课,参与总人次约155万。

  挖潜

  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在西善桥街道日渐浓郁。近5年来,街道涌现出27户省、市、区级最美家庭。在此基础上,14名西善居民先后被评为中国、省市好人,形成具有可触可及的感化力量。

  “每年街道各部门要报来年预算,这些钱能为家庭教育做什么?能为儿童友好做什么?”徐立都要特别追问一句。

  步入西善桥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一股“文气”扑面而来,记者走访发现,在街道所辖的社区、公园、绿地、综合体、商铺等区域充分融入儿童友好和家庭教育元素,随处可见“坐一坐,与孩子谈谈心”“小草在睡觉,请您勿打扰”“放下手机与孩子一起来运动”等爱心提示,让孩子和家长处处受教育,时时懂文明。

  2019年,西善桥街道建设了5000平方米的K1亲子文教街区,围绕科学与人文教育、亲子文体项目等,促进儿童快乐成长和家庭教育的落实。“今年,西善桥街道还实施了嘉业社区儿童友好国际街区项目,在空间、环境、设施等方面提档升级,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社交、娱乐、学习、安全等全方位的成长需求,把家庭教育和儿童友好紧密结合起来。”雨花台区妇联主席张晓慧介绍。

  记者了解到,2017年以来,西善桥街道坚持每年财政列支约200万元家长学校专项经费,用于采购专业社会组织服务、专家指导课和社会实践活动费用。

  “街道层面如此支持家庭教育工作,让我们在社区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更有底气,尤其在社区做妇联主席,只要是真心为家庭服务的项目活动,从来不用为钱的事情犯愁。”西善桥街道西善花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妇联主席沈飞笃定地说。

  西善花苑社区从精心设计“亲子寻宝记”这样的互动闯关活动开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了一大批社区家庭参与,沈飞介绍:“在沉浸式的游戏中,我们融入了感恩文化、非遗文化、垃圾分类知识等8个环节,很多家庭在游戏中获得了家庭教育知识,从陌生的邻里变成熟人甚至亲人,很多家庭从社区活动的受益者变成社区治理的服务者。”

  “智慧来自基层,经验来自一线,南京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推广意义的多种形态家长学校样本,‘向善家长学校’是一个以区域化、集成式为特征的典型代表,在街道党工委的主导下,街社妇联广泛发动家庭,创新特色课程,主动发现报告,跟踪典型个案,开展关爱服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以区域化为特色的‘校家社’联动模式,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多次到西善桥考察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南京市妇联主席吴曦说。

  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应包含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在西善桥街道党工委的统领之下,“向善家长学校”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工作路径,经过持续6年的机制建设和资金投入,重塑了这个近10万人的保障房片区的治理颜值和气质,实现了全域家庭教育的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系统化,提升了家庭教育的可及性和针对性,提升了“校家社”育人的协同性,让我们看到了家庭教育落地见效的理想模样和“理想教育小镇”的不同凡响。

+1

来源:中国妇女报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