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教导孩子正确面对社会上的不文明现象

社会热点

2023年11月03日

  本期做客专家

  陈艳,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心理咨询师,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师,著有《教养孩子的21个怎么办》等书,参与编著《家校共育服务指导师培训手册》《三宽家长教程》等。

  Q:

  我和爱人都是高校毕业生,孩子出生后,我们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生怕错过孩子的成长瞬间,也在很多付费平台学了很多育儿相关课程。从整体上来说,孩子成长得健康快乐,家庭氛围也很和谐。

  但是,身边的一些事情并不完美,让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感到困惑,比如,我们很注重对孩子公共规则的培养,带孩子去公园玩,我们会教导孩子不要乱扔垃圾,要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一家人一起去看电影或者外出吃饭,会随时教导孩子要排队、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遵守交通秩序等。然而,现实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文明现象,我们无力阻止他人的不良言行,孩子仍会看到公园里有人乱扔垃圾,购物或游玩排队时有人插队,过十字路口有人闯红灯,有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吵闹、喧哗……遇到类似情况,孩子会问,为什么他们都可以,爸爸妈妈却要求我不可以,为什么这么多大人都不遵守规则?起初,我们告诉孩子:“你是你,他们是他们,你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孩子茫然,其结果也收效甚微。请问,我们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面对社会上这些不文明现象?

  小红

  A:

  小红,你好!

  你的困惑也是很多父母的困惑,我很理解你的感受:孩子刚刚养成红灯停、绿灯行的好习惯,可是看到路上大人们闯红灯也想效仿;告诉孩子要尊老爱幼,但孩子不免会看到有些老人的行为实在让人尊敬不起来,父母之前对孩子的所有教育和引导有可能前功尽弃。

  先来看看生活中出现的对孩子产生影响的不文明行为,归结如下:插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遵守交通规则、出口成“脏”、不让座、推搡打架、随地大小便、乱占用公共设施、宠物随地大小便……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拦路虎,我们如何向孩子解读呢?其实,每一个不文明现象的出现,都可以成为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契机。遇到类似情况,你可以根据具体事件,采取相应的做法。

  第一,描述规则的必要性、合理性。针对插队行为,你可以告诉孩子,排队让所有人都更快通过,所以大家要遵守。不排队不但速度会变慢,还会造成混乱,导致不安全。

  第二,强调违反规则的后果。当看到有人闯红灯时,你可以跟孩子讲,如果不遵守规则,万一出现事故会给自己的身体造成损伤,爸爸妈妈也会担心,所以我们不要闯红灯。

  第三,强调自己的行为准则,与别人的行为准则有所区别。你要告诉孩子,我们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别人闯红灯不意味着我们也要闯,鼓励孩子遵守规则,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文明人。

  第四,让孩子从他人、社会等角度思考、权衡。孩子通常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当孩子觉得等红灯时间长,会产生闯红灯的想法;大家都摘花,孩子也想摘。所以,家长要让孩子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比如从社会角度看待闯红灯的现象,这是一个错误行为,要遵守社会规则。孩子想摘花,家长可以问孩子,如果大家都摘花,花就被摘光了,你愿意只看到花秆吗?花匠培育这些花是很辛苦的,如果花被摘光了,花匠是不是很伤心呢?

  正确的解读和引导非常考验家长的智慧,每个社会都有文明的风貌,如果都能遵守文明准则,社会就会展现出文明和谐的气息。家长要让正确的行为在孩子的生活中扎下根,在家庭文明中扎下根,根系扎得越深,孩子面对不文明现象的抵抗能力就越高。

  家庭教育是分辨不文明行为的第一道防线,家长借助言传身教,从行走坐卧等基本的动作、礼貌用语、个人举止、基本交往规则、家庭文明礼仪、公共场所规则等方面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

  在教育孩子如何辨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文明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不清楚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就去问家长或者老师;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给别人添了麻烦,以及自己的行为是否引起了秩序的混乱。

  2岁左右的孩子就有了“对”与“错”的概念,当家长看到不文明现象时,可以问问孩子的感受如何,多和孩子讨论,听听孩子的想法。另外,家长要注意绘本和动画片里出现的不文明行为,提醒孩子不要模仿。

+1

来源:中国妇女报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