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告别焦虑式早教,孩子成长是需要时间的

社会热点

2020年03月04日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被试者是一对出生46周的同卵双生子A和B。格赛尔先让A每天进行10分钟的爬梯实验,B则不进行此种训练。6周后,A爬5级梯只需26秒,而B却需45秒。从第7周开始,格赛尔对B连续进行两周爬梯训练,结果B反而超过了A,只要10秒就爬上了5级梯。

  为什么婴儿B后来只练习了两周就反超了练习了八周的婴儿A呢?

  原来是因为46周就开始训练爬梯,婴儿的身体发育还没有达到相应水平,所以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52周的时候,婴儿的身体发育已经达到相应水平,这时候再进行训练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父母要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当孩子不到这个阶段的时候要学会放弃。 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可超越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 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从渐进性的量变到跃进性的质变的过程。整个发展过程表现出若干连续的阶段,不同的阶段表现出区别于其他阶段的典型特征和主要矛盾,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我们都知道,孩子一般3个月时会俯卧,能用手臂撑住抬头,4~6个月会翻身,7~8个月会坐会爬,1岁左右才会站立或独立行走。那么,如果我们六个月的时候就让孩子学走路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不少父母已经忘记孩子成长的阶段性,开始“拔苗助长”,不仅没有起到期望的效果,反而起到消极影响。 超越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仅起不到积极效果,反而会产生消极影响。

  从前有个宋国人,很想自己的庄稼长快一点,于是就去田里把禾苗一个个拔高,一天下来十分疲惫但内心却很满足,他回到家告诉了他的儿子,结果他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萎了,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拔苗助长”助长的故事。如果父母急于求成,不能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话,那么孩子就会像故事里的禾苗一样,不仅不能快速成长,还会对其造成巨大的伤害。

  1、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现在有些父母比较心急,有的想让孩子快点学会走路,于是就越过让孩子爬的阶段,直接用学步车训练孩子走路,虽然能较早让孩子学会走路,但是却容易把孩子双腿压弯,还容易形成扁平足。

  我曾经在舞蹈班见一个妈妈带着两岁的女儿来咨询,问女儿现在能不能学习舞蹈。虽说学习舞蹈能够锻炼形体,提升气质,但专业老师建议,学习舞蹈最好的年龄应该是七岁,过早学习舞蹈会影响儿童骨骼发育。

  现在教育部禁止幼儿过早进行写字练习,也是因为会影响手部肌肉的发展。

  2、打击孩子自信心,使孩子产生受挫心理。

  超越了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同时对心理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有的家长过早让孩子学习小提琴,我们都知道小提琴是入门比较难得乐器,经过很长时间学习孩子还是没有起色,这时家长会对孩子着急,孩子自己也会丧失信心。

  就像上文提到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一样,一个孩子学习了八周,而另一个孩子学习了两周就超过了他,孩子势必会产生受挫心理和畏难情绪。

  3、使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我曾经带幼儿园,有个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虽然几经劝说,但是这位家长孩子坚持小班就开始对女儿进行写字、算数等各种训练。到中班的时候,孩子和妈妈关系就特别差,一看到妈妈接就哭。我就问她为什么,她说每天回去妈妈都让她写三篇小字还有100道算数,很讨厌妈妈,后来我和这个家长进行了沟通,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

  超越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教育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和反感,所以会导致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4、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现在有一个词叫做“禁止幼儿园小学化”,这是为什么呢?除了超越了孩子年龄的特点外,同时过早的学习小学知识会造成厌学。

  玩是孩子的天性,有些父母觉得玩就是耽误时间,强迫孩子一直学习,殊不知过早的学习下一个阶段的知识,会造成孩子上课注意力分散、学习不认真等不良习惯,甚至导致孩子厌学情绪。

  比如,孩子幼儿园就把小学知识学了,那么孩子上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都是已经会的知识,所以就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学习也容易粗心大意。 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父母要学会尊重、学会等待、学会放弃、学会拔高。

文章来源:亲贝网

+1

来源:亲贝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