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年头实施,年尾已见分晓。
根据广东省全员人口数据库的数据,今年1-9月,全省户籍人口出生95.48万人(2015年同期出生为75.43万人),其中二孩出生36.23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8.77万人。
广东首个生育高峰杀到,广东优生优育协会会长冯鎏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感叹说,孩子出生量上去,质也不可马虎,这个质包括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抚养等等。
从媒体报道、医院信息等反馈来看,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的第一批孕妇不少在35岁以上,高龄对孕妇自身、对胎儿的健康影响众所周知负面性不少。所以说,“二孩”生出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对父母的挑战刚开始,对我们社会亦如此。
产科一床难求,月子中心遍地开花
“二孩”政策放开对整个社会影响都很大。冯鎏祥谈到,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走在大街上,遇到孕妇的几率明显比以往高很多。而反映到大型三甲医院妇产科、妇幼保健院,那场面已经不能用爆满来简单形容了。
今年中旬开始广州就有多家三甲医院产科对建档孕妇限号或暂停建档,冯鎏祥列举媒体报道,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停止为预产期在7月到11月的产妇建档,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暂停为预产期在12月的产妇建档,广东省人民医院产科加床排到消防通道前。
作为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广医三院在迎来下半年分娩高峰之时,干脆直截了当通过媒体呼吁:情况较为平稳、无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的健康产妇可以去二级的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别来我们医院!”
一边厢医生忙得想哭,另一边厢却是母婴市场商家乐开花。冯鎏祥介绍,以往坐月子最多请个月嫂,广州的月子中心一个指头都不够数,去年年底以来,一年之间广州的月子中心一下子激增到三四十家。全面“二孩”政策落地,蝴蝶效应从月子中心开始扇动起来。
生育难题凸显,降低出生缺陷弦需紧绷
常年关注优生优育问题的冯鎏祥还谈到,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胎盘植入、子宫疤痕等重症高危产妇比例今年明显攀升,对医院对孕妇对胎儿都是一大挑战。蜀道难,难不过此。
高龄甚至超高龄孕妇,孕期糖尿病、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过普通孕妇,头胎剖腹产再怀孕胎盘植入、子宫疤痕的风险增加。冯鎏祥进一步说,随之而来的出生缺陷也有可能增加,今年无论是专家还是官员已多次提醒民众。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主任朱军在9月份的预防出生缺陷日上就指出:我们应该看到“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我们的出生人口数在增加,高龄产妇比例增加,做试管婴儿的增加,所以出生缺陷以及不良的妊娠集聚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所以,大家不能忽视这一方面,孕前检查、产前筛查、新生儿筛查,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不可松懈。
不孕不育的老大难问题也在今年集中体现。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不孕不育人口已突破5000万。冯鎏祥表示,政策放开的第一批要“二孩”愿望强烈的都是“70后”“60后”,超过35岁生育率就明显降低,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科研所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耿琳琳在一“二孩”论坛上介绍,不孕不育已成为很多有经济实力也想生育二胎家庭的最大挑战。
月子中心、产康机构亟待规范
2016年将过去,新一年即将开启。“‘二孩’政策的影响在明年会下沉、深入。”冯鎏祥说,经过一年的摸底考试,无论是医院还是母婴市场行业,都有一个初判,明年如何更好应对,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当然,从下半年开始,大家已经在做积极调整,包括医院增加产科人手,同时安排医护人员加班加点,普遍设立了“助产士门诊”;超声科周末加班为孕妇提供检查,对于一些急产的产妇,到了生孩子的关头送入我院,急诊开辟了绿色通道,直接将其送至产房;生殖中心开设“二孩门诊”,为高龄求子者开通一站式绿色就诊通道等等。
至于母婴市场,冯鎏祥提出行业需自律、加强规范管理,比如问题比较集中的月子中心,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发布了《产后母婴康复机构指南》对行业进行规范,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也已启动本省的地方标准制定。月子中心并不是普通的服务机构,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指导,对产妇以及新生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医疗指导,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并接受严格培训。“个人建议将产后康复护理、新生儿护理服务纳入当地的妇幼保健机构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统一监督。”
“总之,不忘孕育初心、继续为‘二孩’前行。”冯鎏祥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