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3岁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新一代的时尚父母们对于婴幼儿早教的关注度可谓居高不下。但是不少父母因为缺乏正确的婴幼儿早教常识,盲目地对孩子进行各种自认为很有用的培训,而错过了孩子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然而,作为父母应该明白的是:婴幼儿早教绝不只是学画画、练练琴、识识字、背背诗那么简单,而是科学地针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早教越来越受到重视
商报记者在采访者中了解到,目前在海口有一定规模较为正规的早教机构大概有5家。从2001年开始第一家早教机构在海口开业时鲜有人问津,到2005年这类机构逐步增多,许多家长开始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再经过几年的时间逐步淘汰掉一批不太正规的,直到2009年,海口的早教机构才逐步正规起来。
市民鹿小姐的孩子两岁三个月了,在孩子1岁左右时她就把孩子带到早教机构。她介绍说,原本她的孩子是个较为拘谨不爱说话的孩子,自从在早教机构上课一段时间后,性格开朗了许多,在陌生人多的场合不会害羞并且对陌生环境适应能力提高了,还学会了分享、有了时间观念并且有条理地去做一些事情。
早教旨在开发潜能
据了解,许多家长在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学习之前往往会有“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认为早教机构的作用是让孩子超前学到许多知识,掌握许多技能,比不进行早教的孩子懂得更多,通常以孩子学习结果的好坏作为衡量早教好坏的标准。海口金宝贝早教中心的工作人员陈小姐对此表示,早教作为学龄前教育,和传授知识的学校是有区别的,学习知识不是早教机构的首要目的;早教机构注重的是体验式的教育,让孩子在各种游戏中愉快地认知事物、感知世界,丰富他们的经历,潜移默化地开发他们在语言、社交、人格、情感、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潜能,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在音乐、艺术、育乐等课程中在快乐的学习氛围里成长。
陈小姐介绍说,在早教过程中,知识是潜移默化无形的积累,而非单纯地灌输,只有当孩子具备丰富的感觉经验之后,才能形成对事物的清晰概念,理解事物内在的关系。譬如在开发想象力的游戏中,老师会让孩子了解到1不只是1,可以认为是一支笔或其它类形似1的事物,在这类游戏中拓展孩子的思维,让他们的想象力的潜能得到开发。所以,早教并非专门让孩子学习知识的地方,而是让孩子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早教 父母也要参与进来
早教不单单是早教机构的工作,也同样需要孩子的家长的参与。
在采访中,早教机构的专业人士都表示,孩子的最好的老师其实是父母,早教不仅是针对孩子快乐地认知和学习,也会指导父母怎么去跟自己的孩子沟通与交流,父母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因此在早教机构有不少是需要父母陪同孩子一起上的课程,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深入的开发。专家建议,平时在家中,父母每天应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与孩子互动,这样除了能让家长和孩子更加亲近,也能让父母逐步调整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在教育孩子方面起到一个正面作用,进而让父母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上能够顺畅,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