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听到吸烟危害生理健康的消息太多了,可想不到吸烟还属于精神疾病。吸烟者一定不服这个结论,认为是危言耸听。但是,说这话时有根据的——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烟草依赖行为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目录——ICD-10(即《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版)之五F17·2,属于神经及精神障碍性疾病。因此,吸烟者被列入该病患者人群。
小小烟草,如何引发精神障碍
事实上,导致人类精神与神经异常活动的外界媒质,都是外源性精神病的根源。它们是:毒品、酒精、烟草和暴力。
上述导致精神病的诱因,除暴力外,均容易使人上瘾,这是病根所在。
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与肌肉组织一样,是完全受人支配的。只有当它不健康了,就难以支配了。如吸烟者在四小时之内未吸烟,神经就不受支配,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症状,需要依靠吸烟来恢复平静,这种症状就属于不健康之列。吸烟者处于烟草缺乏状态时的心理与生理变化,与精神病发作并没什么不同。其与精神病的不同仅在于:吸烟者缓解病症的镇静剂是烟草。
吸烟性精神障碍的病理描述是:成瘾性,无法自主控制,定时发作,患者在“知道”的前提下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而吸食毒源性烟草。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烟草中让人成瘾的物质是尼古丁。当吸烟者吸入烟草的燃烧物之后,有1500多种物质进入人的气管与肺。尼古丁与血红细胞结合在一起,使人产生短暂的快感。这种快感是血管收缩所形成的痉挛性反应。而尼古丁在血液中形成的峰值,其半衰期为四个小时,也就是它在一点点衰减,于四小时内消耗殆尽。尼古丁在血液中的含量降低到一定限度后,神经系统便会向大脑发出强烈的信号,要求补充血液中的尼古丁含量。
如果不补充尼古丁,也就是不吸烟的话,吸烟成瘾者将出现烦躁、易怒、攻击性强等非理性的人格特征。这也是精神病的发病特征。然而,一经吸食烟草,他们马上平静,有说有笑。
吸烟之后马上变得正常,并不证明精神病痊愈了,病症只是被遮蔽了而已,四小时后将再度发作。
在精神类疾病的评估中,吸烟者所患神经障碍的症状比较轻微,也能够自主戒除。但吸烟者应该清清楚楚地了解这一点:他们的吸烟毫无快乐可言,仅仅是缓解了成瘾造成的精神痛苦而已,代价则是心肺功能的衰弱以及各种系统性疾病的生成。
吸烟后想当猛男,好难
吸烟导致性无能,是生殖医学专家经过长期跟踪调查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同样会引起吸烟者的质疑,就像他们质疑吸烟是一种精神病一样。
然而,香港包装的万宝路香烟盒子上已经赫然印上了一行字:吸烟会导致阳痿。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在基础医学发达的美国和欧洲,许许多多的吸烟损害健康的研究成果被烟草公司花巨资买断并永久性销毁,吸烟导致精神病以及性无能只是为数很少的公诸于世的研究结论。
吸烟何以会导致包括阳痿在内的性无能?
首先要从男性的性行为说起。男人的性大体上说可分成两类:一为性的欲望,一为性的能力。这两项都是烟草的受害者。
一般说,性欲来自于性激素中的睾丸酮,又叫雄性激素。最新研究表明,男性的性欲更多来自于一氧化氮的作用。
一氧化氮为何方神圣?它是人类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物。几年前,医学界还没有发现这种物质,后来认定它是扩张血管的物质。又发现,它具有抵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近年则发现,它与大脑共同参与性的欲望的发生。
而烟草是一氧化氮的杀手!
具体说,当人吸入一口烟之后,血管马上收缩,停止一氧化氮的分泌,同时会妨碍性欲的产生。在四五十岁的男性当中,这种作用尤为明显。
男性的性行为,一言以蔽之,是血液的行为。当血液在性欲的驱使下集中于生殖区域时,勃起将出现。这样说,血管的弹性与完好性是性行为完成的前提条件。然而,烟草所破坏的刚好是血管的弹性。
前面说过,烟雾中的有毒物质将被血液所融合。融合的结果是血管失去了弹性(最好的血管,比如运动员的冠状动脉可以扩充20倍)。烟草毒害下的血管逐渐硬化、脆化,管径缩小、过血量减少,ED(勃起功能障碍)自然发生。什么叫性无能?实际就是血管流量不充足,同时性欲低下。这两项损害都可以在烟草中找到原因。
当然,有许多吸烟者自觉性欲旺盛、血液量也够多,因此不会接受吸烟导致性无能这一结论。事实上,是你没有比较。吸烟者如果不吸烟的话,性欲与性能力将大幅度提升。国外研究机构做过这样的调查:在相同年龄、相同种族的吸烟与不吸烟人群中,性能力显著不同。30岁~40岁的亚裔男性不吸烟者每周性生活频率为10次~15次,同样年龄的吸烟者性生活频率只有3次~7次。
中国社会不习惯公布这些研究结论,吸烟者以为自己仍是猛男,其实差矣。
大街上海滩边,烟草让你随时触及犯罪
目前,吸烟在香港尚不算犯罪行为,但在香港的法律条文中,销售与掩饰烟焦油在17毫克以上的烟草制品,被认定为犯罪。间接地说,接触烟草是广义的犯罪行为之一。
香港政府的这一项立法,在人类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意义在于人类开始以刑罚惩治与烟草相关的行为。而在内地,青少年仍在不断加入吸烟人群,烟草公司做大做强的势头越来越猛,禁烟措施却明显滞后。
以犯罪学来考量,吸烟以及制造、销售烟草制品属于犯罪范畴吗?
答案是肯定的。
犯罪的第一要件是社会侵害性,也就是说犯罪主体侵害的客体是他人与社会。一个人自断其臂不算犯罪,属于自残。如果他砍断他人手臂,则属于犯罪。我们设定吸烟者吸烟是自残行为,但吸烟者没办法把烟全吸进去,还要吐出来。吐出的这部分——如果常年吸烟,吐出的就不只一部分,而是相当大的数量——危害的则是他人。二手烟致人患病已是公认的事实。犯罪的第二个要件是以明知为前提。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犯罪,一定事先了解犯罪的后果,比如砍人造成他人痛苦及残疾。同样,绝大多数吸烟者已经知道吸烟对自己特别是对他人的危害,符合犯罪学要件。第三,犯罪最主要的要件是犯罪后果。说到这个,中国庞大的吸烟人群的吸烟后果是令大量劳动力最终患病,并消耗大量财富,使众多不吸烟人群致病,这个后果的总体效应超过任何的刑事犯罪行为。
没有哪一种犯罪能使几亿劳动力患上心脑血管及呼吸道疾病——几千几万名犯罪分子都达不到如此巨大的犯罪后果以及社会侵害性。
在日本,行人一边行走一边吸烟属于犯罪行为,因为吸烟者无意下垂的持烟的手可能烫伤幼童的眼睛。
在南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烟将面临重罚。注意,法官所申明的公共场所可能包括海滩和大街,甚至大气层。吸烟被认为犯了反人类罪。
在香港,在公共场所吸烟罚款1500港币,仍一只烟头再罚1500港币。
在新加坡,吸烟者不被任何学校所录取,当局不向吸烟者颁发驾驶执照。
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向16岁以下人群出售香烟,或诱使16岁以下人群吸烟,会被处以5年以下徒刑。
发达国家的法律,对烟草越来越苛刻,几乎把吸烟者逼上一条绝路,当然也有光明大道,那就是戒烟。
中国是对烟草制品管理最为宽松的国家之一。中国虽然已签署《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条约》,但并不完全履行公约要求的许多规定,比如减少和放弃烟草添加剂、公布添加剂成分、去除成瘾性物质,中国烟草企业也没在烟盒上印制各项疾病的图示。
按公约要求,各烟草生产企业应恢复烟草本身又苦又辣的本色。所谓好烟的“醇”为,完全是添加剂造成的。但许多缔约国包括中国不打算履行这一要求,更不打算去除烟草中的成瘾性物质。
所以说,中国的吸烟者如果想追求健康,需要以更大的自身毅力来戒烟。一些发达国家是全民公费医疗,国民生病,政府买单。政府为此千方百计推行国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对中国人来说,戒烟需要了解更多的医学资讯,需要全面考量因吸烟致病所付出的巨大的财富成本,更要担当不侵害家人健康的道义责任,三思而戒烟,这实为献给家庭的最好的礼物。
戒烟,只能靠吸烟者个人的觉悟。趁精神病和其他病还不太严重,赶紧戒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