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剖腹产率近年明显上升
10个新生儿2个是剖腹产,“80后”妈妈占较大比例,专家称:剖腹产儿易患“感觉综合失调症”
本报海口10月17日讯(记者 陈新)我国的剖宫产率近50%,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限的3倍以上,这种“畸高”的剖腹产率已引起世界关注。记者今天从海南省妇幼保健院获悉,我省的剖腹产率20%左右,虽比国家的平均水平低,但呈明显上升趋势。
现象:
准妈妈怕疼 家人赶良辰选剖腹产
2010年10月10日早晨,在海口某妇幼机构,躺在病床上的刘女士虽然虚弱,但脸上仍露出满意的笑容,因为她刚剖腹产下一个宝贝儿子。
“名字还没取好,赶在"十全十美"这天降生,真是件幸事。”刘女士解释说,她今年27岁,和老公结婚一年多了,刚怀上宝宝的时候,他们都为选择顺产和剖腹产而犹豫。当初她想顺产的,可听身边有的朋友称,顺产会疼得厉害,她就退却了。加上,她和老公只能生一胎,所以就不想受那份苦。
“选择10日这天生,是婆婆和老公提议的,反正早一天生和晚一天都行。”刘女士笑着说,“吉日剖腹”也是征求医生同意后选择的。
数据:
我省医院剖腹产率20%
南国都市报记者从负责承担省卫生厅妇幼数据统计的海南省妇幼保健院了解到,我省的剖腹产率在20%左右,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唐落韵表示,现在坚持顺产的产妇越来越少了,主动要求剖腹产的却越来越多,其实有些产妇完全没必要实施剖腹产,该院的剖宫产率在40%左右。
“我们的原则是"能自己生的,就自己生",实在不行再选择剖腹产。”海南妇产科医院产科医生曹爱娥告诉记者,作为海口地区生产率较高的妇幼机构,该院一年新生儿近2000例,尽管医院严格控制剖宫产率,但从临床情况来看,剖宫产率仍在40%左右。
“现在的准妈妈都怕疼,一来就要求剖腹产。”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邱春强说,医院产科剖宫产在30%左右,尤其是遇到良辰吉日,产科会特别忙。
解析:
五大原因致剖腹产率居高不下
剖腹产率为何居高不下?唐落韵认为,降不下的剖宫产率,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医学问题了。从社会因素来讲,现在不少准妈妈是独生子女,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只生一个”成了多数人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怕疼痛”而选择剖腹产的占了较大比例。
其次,在胎心监护等先进仪器应用下,过度诊断也是造成剖腹产高的一个因素。唐落韵打比方说,如B超显示胎儿脐带绕颈两圈,如果绕紧的话,胎儿会缺氧,可B超是隔着肚皮提示的,紧不紧很难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家属知道情况后,多半会选择剖腹产。
再者,医患关系的紧张也加剧了剖腹产率的攀升。唐落韵说,就拿脐带绕颈来讲,检查提示已告知病人了,如产妇选择剖宫产,而医生让产妇顺产的话,要是顺产生到半路生不下,再去动刀剖宫产,万一孩子降生出了问题,就会造成医患纠纷。
“现在的产妇年龄偏大,生产自然会困难一点,加上怀的胎儿偏大,选择剖腹产的人自然就多了。”曹爱娥医生认为,现在晚婚晚育的人比较多,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怀的胎儿越大越好。现在,许多孕妇怀孕食量大增,绝大部分产妇脂肪增多,体重暴涨20斤以上,生的孩子体重多在七八斤。而产妇脂肪增多导致子宫收缩无力,胎儿又大,在不好生的情况下,剖腹产率自然就高了。但在日本,孕妇的饮食是有控制的,孕妇怀孕体重增长一般在16斤以下。
此外,近年流行的“奥运宝宝”、“金猪宝宝”、“国庆宝宝”、早入学读书、保持身材等“抢生”因素也正成为剖腹产的背后“推手”。
专家:
剖腹产的孩子易患“湿肺”
那么,顺产的孩子和剖腹产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呢?唐落韵表示,对于大多数产妇来说,自然分娩应是首选,产妇子宫的挤压、收缩,不仅有利于降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而且对于产妇的体能恢复、哺乳等都有好处。“不经母亲产道挤压的新生儿,婴儿肺里吸进的羊水就不容易排出,婴儿出生后肺部扩张,患"湿肺"(呼吸窘迫综合症)几率大。”唐落韵建议,减少干预,自然分娩是每个产科医生所提倡和坚守的原则。
曹爱娥医生告诉记者,长期的医学观察发现,不经过产道挤压的新生儿,通常以后的手眼协调能力比较弱,脾气比较容易急躁,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患多动症及自闭症几率比较高,医学上称之为“感觉综合失调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