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亲贝网小编分享:几款平时在家就能玩的小游戏

游戏玩具

2020年10月20日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欧美,日本等城市化发展较早的国家,问题儿童日益严重,经数百位专家共同研究,终于1972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J.Ayres )首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也就是感统。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视、听、嗅、味、触、前庭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感觉统合不足或感觉统合失调就会影响大脑各功能区、感觉器官及身体的协调发挥,引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孩子的感统训练非常重要,更需要从小开始训练。今天亲贝网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平时在家玩的几款小游戏,既可以轻松培孩子,又能有效的训练感统方面的小缺陷。

  1、摆荡游戏:(0~1岁起)

  摆荡游戏能有效地刺激孩子的前庭平衡能力。将孩子抱在怀里轻轻地摇晃,注意是轻轻的摇晃,就可以达到刺激前庭、改善平衡反应、增加肌肉张力的效果。宝宝一岁左右时,就可以找一条大浴巾,并将孩子置于浴巾中间,由爸爸、妈妈各拉住浴巾的一边,轻轻摇晃,既可以增加亲子感情,又可以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

  2、传接球游戏:(1~3岁起)

  锻炼宝宝的手眼、双侧,及视觉追踪的协调性。对于一岁左右的宝宝,可将直径约20厘米的橡皮球,放在孩子的面前,并鼓励孩子主动伸手拿球;二岁左右的宝宝,就可以使用20~30厘米的橡皮球,然后与孩子间隔约二米,分别坐在地上,用滚球的方式与宝宝玩传球游戏。三岁的宝宝,距离可以拉长至3~5米,并改成弹跳的方式传球。

  3、照镜子游戏:(1~2岁起)

  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和动作计划的能力。镜子游戏是父母指着镜子中自己的身体部位,然后告诉孩子对应的部位名称,如左边的眼睛,右边的耳朵等,然后让孩子在模仿父母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既能让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还可以让宝宝上下左右等方位有个基本的认识。

  4、叠积木:(2~3岁)

  锻炼宝宝手和眼的协调能力,并能够训练宝宝的创造力和注意力。一般二岁的宝宝就可以开始进行精细动作的训练,可以选择5立方大小的积木,让宝宝尝试用一只手或两只手将积木叠高。到了三岁,就可以换颗粒小的积木,如三立方大小的积木来训练,让宝宝试着使用积木,进行叠高或创作游戏。另外如果家里有夹蛋糕的夹子,也可以让宝宝试着用蛋糕夹来夹小颗粒的积木,能够很好地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

  5、走平衡木(3-4岁)

  锻炼小孩的胆量和平衡能力。在地板上用粘一条2米长10厘米宽的线条让孩子在线条上走。家长可以站在孩子前方,拉着孩子的手向前走;开始时只走一半的距离,允许偶尔走出界外;等熟练之后要求孩子走完全程,让孩子自己尝试独自走。也可以准备一个宽10公分,长2米左右的木板。也可在室外,让孩子走马路沿、花池沿等。这些小游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很容易完成。

  6、反向钻呼啦圈(3-4岁)

  锻炼双脚的协调能力及身体平衡能力。爸爸拿着呼啦圈站在孩子的身后,鼓励孩子左右腿交替着向后移入呼啦圈内,妈妈扶持着孩子完成动作。可以逐渐地将呼啦圈的高度提高增加游戏的难度。

  7、青蛙跳(3-4岁)

  锻炼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在地板贴两条平衡线,成人给孩子示范如何做青蛙跳几次,起跳的时候要记得双手要举起来,落地的时候双手放到地上,然后指导孩子模仿。

  8、侧身翻滚(3-5岁)

  训练迷路反射控制能力,身体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让孩子在垫子上或在床垫上从一端翻滚到另外一端,脚要伸直,手举到头顶也需要伸直。家长要给予大量的身体协助和口头提示,让孩子从训练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及翻动的速度和力量。身体控制能力强的孩子,基本不会滚动的路径不会倾斜,但是控制能力弱的孩子可能最后就滚到垫子外面了,这个类型的孩子需要多加练习,另外这个游戏要确保孩子的安全,避免碰伤。

  9、障碍走(3-5岁)

  加强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增进动作企画能力。设置2-3个障碍物(跨过玩具、绕过椅子、爬过桌子),成人先做示范,然后陪同孩子一起进行训练,要有及时、足够的身体和口头提示,还可以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训练。

  10、单脚跳(4-5岁)

  训练身体的平衡能力及双腿的肌肉控制能力。让孩子抬起一只脚,向前方位置跳跃5步路的距离。开始时先让孩子习惯保持抬起一只脚在空中数秒的姿势;励孩子单脚向前跳跃一步,可以在前方放置奖励物;然后逐渐增加跳跃的次数。

  感统训练的小游戏还有很多是可以在家完成,让孩子双脚脚跟着地,脚尖踮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钟时间即可,可以慢慢的增加时间来增加难度,可以训练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从1查到10把其中的一位数漏掉让幼儿找是那个数,多加练习可以让幼儿集中注意力。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法让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去发现这些方法,然后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只要我们用心科学的养育,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好的。

  信息来源:杨杨麻麻成长记

+1

来源:亲贝网整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