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5日报道《西班牙人报》网站8月29日刊发文章,题为《加州超级长寿者的秘诀:拥有生活目标可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作者是比森特·塞尔瓦。文章摘编如下:
据西班牙健康科学基金会提供的数据,若不采取预防措施,到2050年,西班牙患痴呆症或认知障碍的人数可能达到200万。
其中,阿尔茨海默病占此类病例的75%,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面对这一现状,人们自然会问: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众所周知,保持合理饮食和进行体育锻炼是降低并延缓认知障碍风险的重要因素。
但除此之外,科学研究还表明:随着年龄增长,拥有生活目标或许是维持思维敏捷的一种便捷方法。
多年来,研究人员持续考察全球被称为“蓝色区域”的长寿地区,发现这些地区的居民不仅寿命更长,生活质量也更高。研究证实,心理因素对这些区域居民的长寿有重要影响。
以加利福尼亚州洛马林达“蓝色区域”为例,研究发现社会归属感和强烈的生活目标感是健康长寿的关键要素。
加利福尼亚大学一项发表于《美国老年精神病学杂志》的新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关联。
该研究对1.3万余名成年人进行了长达15年的追踪,结果显示,拥有坚定生活目标的人,患痴呆风险明显更低。
研究人员发现,生活目标感更强的参与者,出现认知障碍(无论是轻度认知障碍还是痴呆症)的概率降低了约28%。
最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考虑到其他已知风险因素(如教育水平、抑郁症、遗传易感性),这种保护作用依然存在。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阿莉扎·温戈指出,研究结果表明,拥有生活目标有助于大脑随着年龄增长保持韧性。
换言之,生活中有方向、有目标、有意义,似乎能增强大脑对抗退行性病变的能力,从而延缓记忆力衰退及其他认知功能障碍的出现。
研究指出,通过这种方式,认知障碍的发病时间平均可推迟约1.4个月。
这一数字看似不高,但研究强调,其优势在于这是一种“免费且无风险”的预防方法。它与仑卡奈单抗等药物不同,后者不仅成本高昂,还可能产生副作用。
正如研究人员尼古拉斯·霍华德所言:“生活目标是免费、安全且触手可及的。人们可以通过构建人际关系、追求目标和进行有意义的活动来实现它。”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年龄、遗传等不可控风险因素,但据估算,若能对“可改变风险因素”进行干预,约40%的痴呆症病例是可以预防的。
以下是几种有助于增强认知健康、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生活习惯:
·维护人际关系,避免社交孤立。可通过保持社交活跃、照顾家人、陪伴孙辈等活动来寻找生活目标,强化神经元连接。
·保持思维活跃并设定目标。可以给大脑设定一些小挑战,如阅读、学习语言或培养新爱好等。
·参与社会活动。投身职业工作和志愿服务有助于大脑健康。同时,践行善举、慈善活动或照料他人的行为也是获取生活目标的重要途径。
·设定个人目标,培养爱好、学新技能、实现个人里程碑,都是寻找生活意义的方式,对维护脑健康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编译/张微雨)
转自: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