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端午养生 从传统习俗中解锁夏季健康密码

养生保健

2025年05月28日

  农历五月被称为 “毒五月”,此时的长沙气温常超28℃,湿度达85%以上。在这种湿热交蒸的气候下,人体脾胃功能极易失调,进而诱发湿疹、肠胃炎等疾病。据统计,这一季节胃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比其他季节高30%,蚊虫叮咬引发的健康风险也显著增加。同时,随着夏季阳气趋向体表,人体内脏相对虚寒。若过度贪凉饮冷或长期待在空调房,很容易形成 “外热内寒” 体质,出现腹痛、肩颈酸痛等症状。《黄帝内经》指出,应顺应阳气升发规律,合理调整作息与饮食,以此提升身体抗病能力。

  端午节时,古人有 “驱五毒”“挂艾草” 等习俗,实则是一套适应自然的防疫体系,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寻传统习俗中蕴含的科学养生智慧。

  端午传统习俗中的科学养生智慧

  艾草含有挥发油,其独特气味能抑制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研究表明,点燃艾草熏烟可使室内细菌数量减少67%。悬挂艾草的习俗,兼具民俗意义与空气净化作用。

  将艾草的功效进一步延伸,还有艾草浴和艾灸保健。将新鲜艾草煮水后擦身,可有效祛除湿疹、痱子,尤其适合婴幼儿使用。端午前后艾灸足三里、关元穴,借助艾草的阳气可增强免疫力。上班族可使用便携艾灸盒,午休时艾灸10分钟。

  香囊是佩戴在身的气味防护罩,传统香囊中含有藿香、佩兰等芳香药材,其挥发物能刺激人体免疫细胞。现代改良配方更贴合不同人群需求:如基础方:藿香10g、佩兰10g、薄荷5g、丁香3g,研磨成粉装袋,具有驱蚊提神的功效。儿童方:药量减半,加入陈皮、金银花,可理气开胃。

  端午节,古人有吃粽子的习俗。糯米性温,古人在制作粽子时,会用红豆(寒)、咸肉(润)来调和药性。现代饮食建议控制食用量,因糯米的GI值较高,糖尿病患者每次宜食用半个(约50g),健康人每日不超过1个。搭配绿茶、山楂水可帮助消化。杂粮粽(含燕麦、藜麦)膳食纤维含量是普通粽子的3倍,更为健康。

  端午养生实操:三避三调健康法

  生活起居避开三大健康陷阱

  1、避淋雨涉水:雨天应及时避雨,若不慎淋雨,可用生姜红糖水煮水饮用驱寒。

  2、避贪凉伤阳:空调温度建议设置为26℃,避免直吹腰腹部位;夜间23:00前应回到室内,社区"共享纳凉点"是避暑的好去处。

  3、避情绪烦躁:可通过书法、插花等活动静心,部分文化场馆的"香道体验课"也是舒缓压力的好选择。

  饮食调理:调补结合预防夏病

  1、 调脾胃:苦味食物:如苦瓜炒鸡蛋,可清心火。辛味食物:吃口味虾时搭配紫苏,能理气和中。

  2、补津液:晨起:饮用淡盐水(高血压患者慎用);午时:饮用绿豆汤加陈皮;睡前:饮用蜂蜜水润肺。

  3、运动养生:轻量运动调节气机。可选择清晨快走、傍晚散步,或习练八段锦等轻量运动。久坐人群可按揉阴陵泉(小腿内侧)、丰隆穴(小腿外侧),每穴按揉3分钟,有助于祛湿。

  端午健康新趋势

  端午期间,以艾草、菖蒲等为核心成分的“养生包”备受关注,这类产品包含芳香药材(如藿香、佩兰、薄荷等),其发挥物可通过呼吸道刺激免疫细胞,辅助抵御蚊虫与病菌。社区机构开展的"儿童体质辨识"服务,可根据儿童体质定制专属香囊。

  端午健康饮食可选择低糖粽子,搭配适量蔬菜,吃出健康新美味。

  民俗体育也为带孩子的家庭提供了新玩法,"亲子龙舟体验营"采用充气龙舟,降低了参与门槛,让人们在趣味活动中传承民俗文化、消耗热量。

  从悬挂艾草到制作香囊,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中蕴含着古人的养生智慧。端午佳节,不妨陪伴家人悬挂艾草、制作香囊、品尝健康粽子,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让古老智慧为夏日健康保驾护航。(通讯员 周璇)
转自:红网

+1

来源:红网

推荐文章